说到广西这片土地,可能有人会想到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有人会想到螺蛳粉、巴马香猪等特色美食。而对于酒友们来说,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这里的米酒。
作为我国“米酒之乡”,广西酿酒历史颇为深远,早在汉代,当地就产出了口感独特的米酒。
经过一代代传承酿造,广西的米香型白酒,早已在我国白酒界独树一帜。并且,当地也打造了不少知名米酒品牌,以三花酒、天龙泉、湘山酒等为代表。
其中,湘山酒的发展可谓十分曲折,它辉煌时也曾家喻户晓,后来却濒临倒闭,如今再度复兴。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广西这一“老牌酒”,是如何复出“浴火重生”的吧!
品牌起始
湘山酒产自于广西全州,这里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开始酿制米酒了,不少古籍都对其有相关记载。之后数千年发展中,全州的酿酒业不断成熟完善,也诞生了众多酒坊。
上世纪5、60年代,为了跟上时代进程,全州这些酒坊联合建立了湘山酒厂,此后“湘山酒”品牌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
辉煌历程
湘山酒立足于千年的历史底蕴,原料选择全州本地栽种的优质金稻大米,并沿用传统酿酒技艺,使成酒色清透明,味蜜香清,口感独具特色。
自1963年起,在全国评酒会上,湘山酒多次蝉联“国家优质酒”的荣誉,并以此获得了广大酒友的信任。
由于酒质佳美,价格低廉,一时间内湘山酒名气大涨,很快成为了广西米香型白酒的头牌。
濒临倒闭
但来到90年代末,我国白酒行业变动巨大,正处在激烈竞争、百花齐放的阶段。随着各地白酒崛起,而湘山酒在发展路线上调整不当,它逐渐被淘汰下来,销售额不断下降,酒厂曾一度濒临倒闭。
历经几番挣扎,湘山酒还是没能在当时走出困境,2008年被其他企业收购。
再次得奖,重出江湖
湘山酒厂被收购后,改为“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继续发展,它一直都没有放弃复兴,而是用心沉淀酒质,并于创新、营销等方面下足功夫。
2015年,湘山酒参加了一次世界名酒评比,斩获金奖,重出江湖,近几年销量也一直处于攀升的状态。
其实,湘山酒一直质量不俗,但随着时代变化,白酒产品想获得广泛受众,除了要以酿造为本,还要懂得宣传。
像一些用心酿酒的厂家,推出的产品质量优越,但因为宣传不力,却没有被更多人知晓。
如下面这款满上酒,由拿过国家金奖的贵州茅渡厂酿造,是酱香型白酒中的佼佼者,然而它不善宣传,所以当下还只屈居于当地。
此酒的酿造厂——茅渡,地理位置是在茅台镇酱酒生产黄金区,离茅台厂仅有百米。在共享天然酿酒环境的情况下,打造这一满上酒时,该厂所用的粮食原料和工艺,均向飞茅看齐,从根源上保证酒质。
满上酒一直以来只采取贵州本地生产的特色糯小红粱为原料,并辅以“12987”古法坤沙工艺,在酿造时不破坏高粱的完整度,而是通过多次蒸煮、发酵,淬炼出粮谷精华,使成酒酱香饱满浓郁。
另外,这样酿成的新酒需在陶坛中陈放至少5年的时间,方可流入市场。经长期窖藏后,满上酒质地变得格外醇厚。
打开一瓶,芬芳的酒香扑鼻而来,很快四散于室内。因酒液黏稠,将其倒在透明酒杯中摇晃,会出现明显的挂杯,且酒花细密不散。
饮此酒下肚,感受十分柔和,完全不刺激。细品酒液,酱香、陈香非常突出,后段还有甜甜的花果香,让人倍感舒适。
满上酒作为地道酱香,价格却很实惠,因此许多行家都拿它作日常的口粮酒,好喝不贵。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以上提到的“广西湘山酒”和“贵州满上酒”,不知道大家有尝试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