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子——记第四届武隆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晏真万

2022-03-04     港渝网HCM

原标题:久病床前有孝子——记第四届武隆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晏真万

晏真万为母亲擦洗手掌。徐爱荣/摄

本网记者 徐爱荣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区文复苗族土家族乡铜锣村就有这样一位被当地群众称颂的大孝子,由于他孝敬母亲的事迹突出,还在全乡广泛传颂着这样一句佳话“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晏真万”。

7年来,晏真万坚持伺候卧病在床的母亲,每天嘘寒问暖,为母亲洗脸擦身换衣服,毫不厌烦伺候母亲饮食起居。在自己经济也很拮据的情况下,还经常对自己的姐妹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摔跤意外瘫痪

47岁的晏真万早年丧偶,家中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2014年,父亲因病去世,晏真万特别难过。然而,老天似乎并未眷顾他的感受。同年,母亲谭润秀不慎摔了一跤,由于之前腿部就有疾病,这一次的受伤更是让母亲一病不起,在床上一躺就是7年。

作为家中唯一的长子,照顾卧病瘫痪在床的母亲的重担就落到了晏真万的身上。每天他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务农回家为母亲做饭、喂饭;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病榻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

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

衣不解带照顾

“平时赶场的时候,我都要去离家最近的龙阳买点香蕉和葡萄,因为老年人牙口不好,要买软点的水果。”母亲住院期间,他每天在工地工作后,拖着一身疲倦的身体打足精神来陪母亲,向医生细致地咨询治疗情况,为母亲端水送药,他自己省吃俭用,为母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让母亲吃得舒心。

“虽然每天她吃不了多少,我还是给她搭配好,让她吃到肉、水果和蔬菜,这样营养才能跟上。”晏真万笑着说。

老人年纪大了就像孩子,但对待母亲,晏真万总是百依百顺。除了白天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每天半夜还要为母亲翻身,换尿不湿。

晏真万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悉心照顾,为母亲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铺。他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苦,毫不厌烦地照顾着母亲,自己从未抱怨。

用心用情开解母亲

日复一日地照顾,母亲觉得自己拖累着儿子不能出去赚钱、娶媳妇,自己就是儿子的包袱。晏真万看出了母亲的想法,他从不惹母亲生气,只要休息下来,他就坐到母亲的床边和母亲拉些家常里短,开解宽慰母亲。当他看出母亲思念外嫁的姐姐和妹妹的时候,他就打开手机,让母亲和姐姐妹妹视频聊天,母亲的心情也就会好起来。

要赚钱还要照顾家庭,一段时间,晏真万头发掉得厉害,人也瘦了,周围邻居都劝他,这样下去身体吃不消,给病母请个保姆,自己也轻松点。他听后总是笑着说:“也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母亲把我养大,我尽这点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照顾我还不放心呢,要是亏了老人可是补不回来的。”

平时他从不敢轻易出远门,如果实在非要出门,他只能向邻居寻求帮助,并且也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总觉得怕哪里没把母亲服侍好。

为照顾母亲,晏真万常年在家附近找点收菜头、种烤烟的临时活补贴家用,经济方面并不宽裕,但是,他还经常给姐姐和妹妹经济上的帮助。

晏真万是一个普通人,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长期坚守着对父母和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以挚情爱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女的责任担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aeec6a35d10c70a4a772dfa7c0d7f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