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看周恩来机智化解!

2022-02-24     军武四分三十三

原标题:蒋介石: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看周恩来机智化解!

自1840年中国遭受列强入侵,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之后,中国就从天朝上国成为了任人鱼肉的半殖民地国家,而在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希望能够使得中国强大的路上,1921年就是一个分界线。此前的故事是推翻满清军阀混战,此后的故事就进入到了大革命时期。

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完全在周总理和蒋介石身上体现着,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与周总理曾经为了革命一同并肩作战,却因为蒋介石后来叛变革命而分道扬镳。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亲口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我们的周总理又是怎么回答蒋介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蒋介石和周总理多年的恩恩怨怨。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关注博览历史,了解过往故事。

军校创立,并肩作战

1924年的中国,掀起了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它好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将其称为“大革命时期”,而这场大革命的主角就是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出生于1866年的孙中山,在其58岁的时候,仍未见到革命的胜利曙光。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但革命果实也被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于是孙中山再次组建国民党,准备重整旗鼓,以两广为根据地展开北伐。

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进行改组,成为了一个现代政党。孙中山早期曾辗转日本、美国多地,努力争取日、英、美等国援助中国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正如毛主席后来说出言简意赅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孙中山也意识到了自己没有军事人才的问题,于是在1924年创办黄埔军官学校,以训练革命武装干部。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是后来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主,席台上自左到右分别为:廖仲恺、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

而蒋介石正是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所以他又被称为蒋校长。其实关于第一任校长的人选,蒋介石并不是第一人选,孙中山最初决定程潜为首任校长,而蒋介石是副校长。但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人找孙中山说情,蒋介石这才如愿当上校长,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时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对蒋介石掌握军队有极大的助益。

百废待兴的黄埔军校急需一批优秀的教师人才,于是1924年11月,刚刚从欧洲归国不久的周总理出任了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时年26岁。年轻有为的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期间,凭借着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颇得黄埔师生的好感。蒋介石也对这个年纪轻轻却十分出色的政治部主任很满意,以至于后来时常对身边人感叹“在黄埔军校里,我最得力的助手,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邓演达。”不过蒋介石在黄埔军校中却灌输的是以他为中心,并为他效忠的封建军阀思想,蒋介石后来的嫡系部队、心腹将领就是在黄埔军校中培养的。所以说蒋介石是依靠黄埔起家,一点也不为过。在继续了解之前,还没点关注的朋友点个关注吧,关注博览历史,了解更多历史故事。

随着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广州的形势急转直下,伴随着群众运动兴起的还有军阀势力的血腥镇压,军校的学生们也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开始走上街头响应各地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黄埔军校自从建校以来的第一战,也在悄然之间打响。成立于1912年的广州商团,本是广州商民维持治安保护自身的武装,但自从英籍中国商人陈廉伯接任商团团长之后,就将其发展成为了实现其野心的武装力量。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陈廉伯从英国人手里购买大批枪械,并于1924年10月,策划商团军叛乱,妄图推翻广东革命政权,建立“商人政府”。

这场叛乱中,陈廉伯率领的商团军向参加双十起义的民众开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双十惨案”,孙中山当即命令蒋介石“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蒋介石率领黄埔军校的师生参加了此次作战,平定了陈廉伯的叛乱。这次事件之后蒋介石的实力大增,对于军队的掌握也大大提高。我们前面说过国民党虽然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帮助进行了改组,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整顿和革新,但这次改组却仍不彻底,其党内派系林立,无法做到完全的统一。

尤其是当时的孙中山身体已经重病缠身,无法再做到对国民党各派系的整合。此时蒋介石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1924年在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上,蒋介石连参加大会的代表资格都没有,而当时孙中山整顿军队,委派许崇智为总司令,许崇智曾经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在军中经常提携他。许崇智一味呵护蒋介石,以为自己是兄长、上级,但此时的蒋介石已经以黄埔军校起家,羽翼渐丰,视许崇智为自己上位的绊脚石。

在1925年的东征中,蒋介石要求周总理将黄埔军校以及东征军中共产党员的名单全部上交,事实上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初,蒋介石就对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表示不满。周总理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于是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第二次东征爆发于1925年10月,蒋介石担任东征军总指挥,周总理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

这次东征统一了广东全境,为后来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在惠州之战时,蒋介石率领的东征军遭受到了敌军的猛烈进攻,伤亡惨重,蒋介石决定改变进攻策略,但周总理依然力主进攻惠州,并提出应该三面打击,留一面给敌人出逃的策略。蒋介石权衡再三,同意了这个战术。惠州之战同时也是蒋介石和周总理并肩作战比较成功的一次案例。不过蒋介石越发地流露出对在东征中表现亮眼的共产党的忌惮。

野心膨胀,分道扬镳

事实上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无不是在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之下的,作为具有远超同时代先进性的共产党,在北伐战争期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也在迅猛开展。帝国主义国家眼看北洋军阀已经难以维护其在华利益,于是开始另寻目标,准备在革命队伍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迅速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从此蒋介石就再没离开过身后支持他的美国和日本。

究其原因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也是因为其背后是代表着中国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批人向来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其眼中并没有什么民族、国家的利益。不然何至于蒋介石在随后会发动对进步革命人士的屠杀和清洗,会纵容屠戮自己同胞呢?他们口中的民族、国家,不过是他们极少数人的民族和国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的交通,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并收缴其枪械,一手炮制了“中山舰事件”,并且蒋介石还将黄埔军校中以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总理为首的共产党员全部驱逐。

此时他还没有完全暴露出其反革命的面目,被软禁在广州铸币厂长达一天的周总理打通了蒋介石的电话,蒋介石有点惊慌地说“周主任,你有何事?”周总理说“我很遗憾,有人在两党之间制造分裂,挑拨是非,把40多名共产党员扣押在这里,我希望你能合理解决这件事。”而对于“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矢口否认,对此周总理只是回他“不管如何,亡羊补牢吧,请你下令释放被扣押的同志。”迫于周总理的威望和影响,蒋介石很快将扣押的共产党员释放了,但此时的周总理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蒋介石已经不是革命的同路人,“中山舰事件”后周总理再没有返回黄埔军校工作。

1926年7月,蒋介石作为总司令决定发动一统中国的北伐战争。出师之前张治中向蒋介石请求,让周总理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以便加强两党合作。蒋介石一口回绝“不必了,你实在要坚持,我看就让他担任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吧。”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也向蒋介石举荐周总理“我实在羡慕他的计划性和组织力,无疑,北伐有了他将如虎添翼。”身边亲信一次又一次地向蒋介石推荐,这让他不得不考虑重用周总理的问题,其实蒋介石从内心里也是佩服周总理的,他感觉国民党中不论是元老还是新秀都没有一个能与之相匹敌。

为了拉拢周总理,蒋介石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特意宴请周总理,在席间蒋介石表示“你我都是江浙同乡,凡是同我共过事,在一起训练过军队、打过仗的共产党人,我都以知己看待。”“我希望恩来兄能与我一道北伐。”面对周总理的拒绝,蒋介石颇为遗憾地说“你真顽固呀……这样吧,等北伐胜利归来,你再回黄埔来。”

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已经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的野心开始蠢蠢欲动。他迅速拉拢了一批国民党右派份子,并制定了若干计划,第一是“离俄清党”,以巩固其大权,第二是联系绅商,得到大地主以及大资产阶级的支持,第三就是在外交上弃俄联日。蒋介石与日本、美国勾结起来之后,于1927年4月12日开始搜捕屠杀共产党人以及国民党左派,致使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国民党也由革命的组织转变为反革命的组织,蒋介石也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数十年的统治。

而周总理冒着腥风血雨和怀揣的满腔怒火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组织领导武装暴动,由此走上了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反抗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对于数次破坏蒋介石阴谋,并能力出众的周总理,蒋介石恼羞成怒甚至紧急下令悬赏8万元缉拿周总理,最后也是无果而终。蒋介石当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首领地位,开始服从于背后日本、美国、英国等帝国主义的安排,不断镇压革命的群众。而周总理则继续满怀热忱之心进行革命,势要建立一个内无剥削压迫外无列强侵略的新中国。

谈判促和,合作抗日

当上了国民政府最高统领之位的蒋介石仍然将主要力气放在“剿共”身上,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也致使东北彻底沦入日本之手。1936年,此时日本已经野心勃勃准备全面侵华,而蒋介石则飞往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追剿陕北的红军,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对于蒋介石的卖国行径以及固执内战早已不满,为了实现民族大义,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了“软禁”。

西安事变之后周总理亲自赶往西安,代表共产党与蒋介石以及张学良展开了三方会谈。周总理率先提出了“保蒋安全”的方针,劝告张、杨两人不要杀蒋。当周总理见到被软禁起来的蒋介石时,感叹道“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比以前苍老了一些。”蒋介石见来人是周总理后,也放松了一些警惕,叹了口气“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面对蒋介石的刁难,周总理并没有接蒋介石的话而是说“蒋先生,只要你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随后周总理又锋芒毕露,质问蒋介石“我们要求停止内战,你为什么不停?”

蒋介石无言以对,难堪万分,最后作出了口头承诺这才被放回南京。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开启了全民族抗日的新局面。在以后想到周总理时,蒋介石仍不免感叹“周恩来是个人才啊,我们党里像他这样的人才太少了,可惜!可惜!不能为我所用。”但是蒋介石是否知道,国民党之所以不得人心,不正是蒋介石自己一手造成的吗?

1949年10月1日,周总理长期为之奋斗的新中国诞生,而盘踞在海岛之上的蒋介石仍然背靠着美国苟延残喘。从蒋介石选择背叛革命,将枪口对向人民开始,他的结局就早已注定。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谈古论今,留下你的见解。觉得本期还不错的朋友就关注博览历史吧,咱们下期再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a7a6c11d92131303d01869e329c78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