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在太空曾听到神秘“敲门声”,13年后,专家总算找到答案

2023-01-12     文豪野魅

原标题:杨利伟在太空曾听到神秘“敲门声”,13年后,专家总算找到答案

前言

太空,一个充满未知与奥妙的领域,百年来,吸引着人们不断去研究探索。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建立,人们对于宇宙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但由于宇宙的范围实在太大了,接近于无限,人们对它的了解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地球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黯淡到不起眼的蓝色圆点,但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来说,它就是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只有地球能够孕育生命呢?茫茫宇宙中难道没有别的星球存在生命吗?地球上是否存在外来物种?外星人是不是只是还没有被发现呢?

抱着这些疑问,科学家们期待在进一步的宇宙探索中知晓答案。对于外星生物,人们总是恐惧中伴随着期待,既期待能够发现新的生命与文明,又充斥着对未知的本能畏惧。

但总的来说,人们都是偏向于外星生物是存在的,因为,太空中发生的一些难以用科学解释的奇怪现象,人们总会把其和外星人联系起来。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有能力独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座里程碑。

外星人造访?神秘“敲门”声

作为中国首位迈进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把这场神奇又美妙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写作自传《天地九重》。除了详细地记叙了自己的成为一名优秀宇航员的传奇经历,还记录下了自己在起飞前经历的种种艰苦训练,以及在飞船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真实且令人动容。

原来,“飞天”远不是人们看到这般光鲜亮丽,对于身体和心灵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煎熬。宇航员在密闭空间内,除了要忍受机体的极限挑战,还要独自克服孤独与恐惧。

是的,杨利伟就在自传中提到了自己在太空中经历了一件令人恐惧的“怪事”,那就是他曾听到了神秘的“敲门声”。

书中的原文是这样表述的:

“我在太空中碰到一个原因仍然不明的情况,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的声音,而仿佛是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

杨利伟在结束飞行的后续采访中,也曾经提到过这一奇怪的现象。他表示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没有一直响,而是间接性的,无论白昼黑夜,都会时不时响几声,毫无规律可循,就像是谁在外面敲击着飞船的船体。

这个声音究竟是怎样的呢?

杨利伟说,它非常难以描述,不是“叮叮”响,也不是“当当”响。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像是有人拿一个木头锤子在敲铁桶,发出“咚……咚……咚……咚……”的噪音。

这一消息立即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因为在太空的高度真空环境中,杨利伟根本不可能听见飞船外传来“敲门声”,更何况,这是谁来“敲”的门?难道真的是外星人前来造访了吗?

大家纷纷脑洞大开,往奇幻的方向去猜测,认为这是一场“太空灵异事件”。

月宫一号

除了“怪声”之外,飞船的运行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杨利伟当时没有第一时间向地面汇报。

他表示,虽然在经过多次训练后,自己的心理素质已经非常强大,但因为是第一次上太空,整个人还是会非常紧张,生怕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后来的神舟五号与神舟六号飞行时,同样也听到了类似的“怪声”,杨利伟便告诉宇航员们,这一现象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让他们无需紧张也不必担忧。

多年来,关于这一神秘的“敲门声”的解释始终没有科学定论,它也被传播得越来越夸张。

事实上,这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他们首先就想到的是,是否是飞船出现了故障。

航天飞船的设计与制造都是顶尖高科技,尤其是载人飞船,它在真正试飞之前都会经过专家组反复的检查与实验,确认无误后才会投入使用,所以它出现故障的概率非常小。

并且,航天飞船发生异响的原因极难探寻,因为在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完全模拟出太空中的环境,在太空试运行又没有条件去对飞船做检验。

技术人员猜测这可能是某种无线电信号干扰发出的声音,于是便用尽各种办法去模拟,但杨利伟听了录音之后始终都觉得不像。

直到2013年10月地基综合实验系统月宫一号的成功研制,才意外地揭开了这一困扰国家十多年的航天谜团。

月宫一号是全球首个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它的存在是为了给未来进行深空探索活动的宇航员们提供生存保障。

我们现在进行的短期月球探测活动,都是在为建立月球基地做准备,而想要长期在月球上这样的极端环境中生存,离不开空气、水和食物。

甚至是更遥远的火星基地、太空基地等,都需要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原位循环,为人类源源不断提供水源、氧气和食物。粗糙一点概括,就是在征服宇宙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学会自给自足,建议一个人工的微型生物圈。

月宫一号在进行为期105天的长期实验时,研究人员就在舱内就听到了与杨利伟描述的一样的“咚咚”声,他们起初以为是有人在外面敲舱,但出去找了一圈连个人影都没有。反复几次之后,大家的精神状态都紧绷起来,立马开始进行大检查,生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答案被揭晓

经过一番研究与勘测,技术人员很快找到了答案,原来是舱内压力变化导致舱体内壁材料发生轻微变形产生了声音。出现这种微变形是很正常的,不会影响到舱体安全,也不属于技术范畴的问题。

它的原因也很简单,类似于“热胀内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舱内的温度并非一成不变,温度的变化就会引起压力的变化,导致舱体的内壁材料发生微小形变。正是这一形变的过程中,才发出了“咚咚”的响声。

太空飞船同理,它是一个气密性极高的密闭空间,宇宙环境也比地面复杂得多,所以,飞船的内壁材料发生微形变的概率就更大。再加上外太空的环境非常静谧,人处于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所以这种声音听上去会更加引人注意,像是有人用工具在敲击飞船的感觉。

这一解释也在2016年得到了杨利伟本人的认可,当时他在参加浙江省宁波市少先队员主题教育活动,首次正面回应了太空“敲门声”的问题。他对孩子们解释道:

“飞船在每次飞行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发出一些声音,地面存在压力,而太空却是真空无压力的,所以,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材料结构发生变化。”

“又或者说,是物品在上天前被压封的大气随着飞行逐渐泄压,也可能会发出声音。总之,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需要我们仔细去辨认。当然了,也不是什么‘敲门声’,就是在飞行过程中发出的一些不同的声音。”

自此,这起困扰大家长达13年的“灵异事件”最终有了科学的解答。

太空怪声

事实上,各国宇航员在太空都经历过类似情况,美国航天员和俄罗斯航天员也遇到了很多看似难以解释的怪象。科幻电影中描述过的一些场景,其实在太空航行中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科幻电影《异形》的海报上有着这样一句标语:

“在太空中,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尖叫。”

的确,太空是一个真空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全无声的。人类的耳朵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它能识别通过介质传播的声波。一旦这些声波所经过的介质消失,那么耳就无法被耳朵感知,人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实际上,有很多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移动,我们可以将这些真空中的声波转化为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这与无线电传输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已经向太阳系发送了许多卫星,出于研究和通信的原因,大部分飞船的传感器都被保留下来,旨在研究自由流经行星际空间的无线电和等离子体波等东西。利用技术中介,人类能够将这些空间波变成可听的声音。

在2017年的万圣节前夕,美国宇航局(NASA)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22种外太空声音的汇编,并表示,这些来自外太空的“怪声”十分诡异,听上去令人头皮发麻。

其中,有来自木星的“弓形激波”,这是美国宇航局的“朱诺”探测器在穿越木星时捕捉到的。“朱诺”每隔几周就会高速绕过木星,在这一过程中会穿越各种无形的领域。

探测器遇到的“弓形激波”非常强烈,它的来源可能是木星为对抗来自太阳颗粒的呼啸风,磁场向后推,于是产生出这种类似嚎叫的声音。这段音频原本有大约两个小时,被压缩到几秒钟内,听上去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此外,还有“星尘号”航天器通过坦佩尔1号彗星的尘埃时引起的声音,这些尘埃碎片撞击着探测器的机身。这是为数不多的来自太空的真正的类似音频的录音之一,它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生物在拍打窗台或在坚硬的地板上窜动。

飞船遭遇星际微粒陨石的撞击的确会引起声响,但这种概率无限小,而且一旦发生,飞船大概率就会报废。

因为在太空中,宇宙飞船都是以每秒数公里,时速数万公里的速度在航行,与一颗小小的陨石微粒的撞击都会导致船毁人亡。

结语

虽然宇航员在太空中听到的神秘声音大概率是虚惊一场,不过身处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并且还是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任何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难免会使人感到紧张。

也就是为什么宇航员们在执行航天任务之前,都会经过长达数月的特殊训练,为的就是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能够很快进行自我调节,做出正确的反应。

没有他们的勇敢尝试,也就没有人类征服太空的未来,这些航天员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赞扬的新领域的先行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a13f9df2b6d9907cd3516c64816d3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