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运动快充”成职场新潮流

2024-09-15   西安晚报

近来,“运动风”开始在年轻群体中蔓延,但大部分职场人面对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难免会打退堂鼓,于是,机智的网友们就发明了“5分钟运动快充”,这也成为近期职场人的新潮流——有的人突然在工位上迈大步做深蹲,消肿又提神;有的人积极帮同事带饭,等电梯时顺道“举铁”,今日份训练完成;有的人举电脑负重跑步,把走向地铁站变成跑向地铁站……网友们表示“只要打开脑洞,哪里都是健身房”,“公园20分钟”管用,“5分钟运动快充”性价比更高。

可是,这样见缝插针式的锻炼也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崴脚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对此,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杨波。

踝关节扭伤或拉伤是常见的关节损伤

杨波提醒广大网友:若崴脚后早期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踝关节慢性疼痛、关节不稳等现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崴脚”即踝关节扭伤或拉伤,是常见的关节损伤,在医院急诊约占7%~10%,在运动损伤中高达20%~50%。杨波说,踝关节之所以容易扭伤,是因为踝关节结构前宽后窄,关节周围内侧韧带强壮,外侧相对薄弱,再加上外侧腓骨比较长,虽然会更加灵活,但是稳定性会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穿高跟鞋、进行球类运动、上下楼梯时追逐打闹等行为,都很容易导致踝关节出现跖屈位内翻以及旋转过度,从而引起踝关节扭伤,其中以踝关节外踝扭伤最为常见。

崴脚后,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组织液渗出,会出现肿胀现象。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结构改变,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受影响的一侧脚踝感到虚弱及难以承受重量,屈伸活动范围减小,踝关节活动也会受限。如果扭伤严重伴发骨折,还会出现踝关节畸形等。

“有许多人都对崴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养几天就好了’,其实不然。”杨波说,脚踝扭伤后,虽然没有骨折,但是外侧韧带可能撕裂,若早期治疗不当,可造成韧带过度松弛,以致关节不稳,易反复扭伤,甚至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崴脚后,适当的休息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是经正规治疗患者的3~4倍”。

崴脚后要避免热敷和揉搓局部皮肤

杨波介绍,崴脚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在急性期遵循“RICE原则”,即,R(Rest)休息:脚扭伤后,立即停止踝关节运动,不让受伤部位负重,避免加重肿胀。I(Ice)冰敷:把冰袋放在最疼的地方,每次敷20-30分钟,2-3小时冰敷一次。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冷敷的同时或冷敷后可用弹性绷带等加压包扎踝关节周围。但避免包扎得太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影响恢复。E(Elevation)抬高:通过背包等把足部垫高,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抬高一般不超过30°,以免远端足趾长时间供血不足。

杨波提醒,崴脚后一定避免热敷和揉搓局部皮肤。否则不仅不会缓解疼痛,反而会加重出血,使血肿增大。若揉错扭伤位置也会得不偿失。

在崴脚1-2周后,还应进行及时的康复锻炼。比如,向上/向下或向内/外侧被动活动踝关节至极限或感觉轻微疼痛为止,维持10秒,然后缓慢回到原位。还可以双足站立,头正肩平、挺胸收腹,前脚掌支撑,脚后跟尽量往高抬,在最高点停留一秒,然后落回地面,如此循环。“除了做好康复训练外,尽量避免穿高跟鞋,运动时要穿合适的运动鞋,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并放松。”杨波提醒,如果损伤比较严重,局部肿胀、瘀斑,关节疼痛无法行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记者 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