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放松 复工复产正当时

2020-03-25   i渭南

3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疾控中心、市外经局(市外事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税务局、市供销社6家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通报。

市疾控中心:

做好防控迎接开学


  “经过前期的共同努力,从2月15日起,我市连续39天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及输入确诊病例;2月24日疑似病例清零后,连续30天无新增疑似病例。”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光荣在通报中说,截至3月24日8时,我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例,已治愈出院14例,剩余1例在西安唐都医院救治。


  据王光荣介绍,目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市中小学即将复学,按照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从3月24日起,市疾控中心派出10组30名专业人员,为各县(市、区)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学校应如何做好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王光荣说,开学前,学校要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向主管部门报告;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储备好洗手液、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设立临时隔离室,以备人员出现可疑症状时暂时隔离;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开学后,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向主管部门报告;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加强通风换气,不要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王光荣表示,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市外经局(市外事办):

严防境外输入筑牢“渭南防线”


  “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呈现快速扩散态势,严防境外输入成为国内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市外经局(市友协)专职副会长、市涉外协调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杨阳在通报中说道。


  据介绍,当前,我市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根据初步摸排统计,全市共有427108人持有护照,有4745人在境外工作、生活和旅居,从2月20日到3月22日,已返回540人,集中隔离留观332人,解除隔离208人,这些人员目前均无异常状况。近期内还有465人计划返回,已回国但未返回渭南的有96人。


  “面对境外疫情输入的严峻形势,以及对我市全面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落实好‘五个搞清楚’和‘八个要到位’,坚决做到‘底子清,路径明,措施实’。”杨阳说,“五个搞清楚”即:搞清楚全市多少人持有护照;搞清楚现辖区内渭南籍目前在国外有多少人;搞清楚近期计划回国多少人;搞清楚已回国未返回辖区多少人;搞清楚已返回辖区多少人;“八个要到位”即:隔离措施做到位、重点排查做到位、严把关口做到位、主动联系做到位、及时救治做到位、管理服务做到位、责任追究做到位、宣传引导做到位。


  杨阳表示,为坚决打赢境外疫情输入防控阻击战,号召持有护照的公民尽量减少出入境;所有境外返渭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地社区(村组)、接待单位、酒店、住房出租人如实报告健康状况,积极配合落实好隔离医检等防控措施;所有车站、社区(村组)、企业、酒店、医院等重要关口环节要加强排查、点对点管控,如实登记报告,否则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刻意隐瞒、谎报接触史、旅居史、病情、拒不执行防控措施,引起病毒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宣传,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举报可能违反疫情防控措施的人员,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渭南防线”。

市文化和旅游局: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发展步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快速反应,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于1月24日停止了全市959家文旅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效避免了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扩散。”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伟就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应对疫情及助推文旅产业恢复发展等情况进行了通报。


  常伟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全市A级旅游景区有序恢复开放的通知》《渭南市A级旅游景区有序恢复开放工作指南》《关于严格落实聚集性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并成立3个检查组,对各县(市、区)文旅企业恢复经营、疫情防控、市场秩序及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了督查指导。截至目前,全市文旅行业中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书店、印刷厂共496家企业恢复营业,7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复工建设。


  据常伟介绍,为最大程度降低文旅企业损失,共渡难关和尽快恢复文化旅游市场活力,我市及时推出鼓励和支持文旅产业恢复发展的政策。为旅行社退付80%质量保证金2年期限,现已全部退付到位;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针对中小微企业延长社保、税收缴费周期,自3月1日至5月31日,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至1%等,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鼓励国有A级景区为入住商户实施房租、物业费减免;推出了“致敬医护”优惠活动,全市所有A级景区自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护工作者持有效证件(医师证、护士证)本人实行免费政策,对积极响应全市免费或半价优惠开放政策的收费景区,根据A级景区质量等级,本年度给予一定的补贴。


  常伟表示,下一步,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三优化三提升”行动,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制定出台《旅游业恢复发展预案》,帮助支持文旅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制定一系列优惠营销策略,组织“黄河大峡谷自驾游渭南”活动,推出沿黄自驾游线路、景区优惠政策,满足疫后市民游客的文旅消费新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发展的步伐。

市民政局:

守牢输入关口严防疫情反复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如何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震轩围绕近期落实“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防控相关举措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通报。


  复工复产以来,全市209个城镇社区全面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共设立防控咨询点4167个,成立社区巡防队伍610支,每天投入社区工作者2561人次,动员各类力量12000余人参与2478个小区管控,其中主城区2800余人,健康陕西采集个案数据18118人次。


  据王震轩介绍,针对复工复产人员流动较大、境外输入风险加剧、社区疫情防控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严格按照疫情管理和外防输入要求,区分等级进行管控,守牢输入关口。他说,全市有小区2478个,其中有物业的小区1135个,无物业但有建设单位的小区805个,“三无”小区(无物业、无建设主管单位、无业委会)538个。对有物业公司进行服务管理的小区,落实住建部门监管责任和物业公司主体责任;对无物业公司进行服务管理、但有建设主管单位的小区,由建设主管单位或托管单位牵头,通过组建业主委员会或推选楼栋长、发动主管单位干部职工和小区居民群众等形式进行管理;对“三无”小区,落实所在街道监管责任和社区主体责任,指导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党员组成的小区(楼栋)临时党支部,负责抓好小区疫情管控与治理工作,提升小区居民自治能力。


  王震轩说,按照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严格县(市、区)、镇(办)、村(社区)、网格长四级分片包抓制度,指导监督小区管理工作。动员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机关干部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城市小区疫情防控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疫情防控的普遍性、经常性教育,慎终如始落实日常防护措施,严防疫情反复。同时,加强工作督导,夯实防控责任,确保我市社区防疫工作坚定、有力、有序开展。

市税务局:

多措并举确保各项税费政策落地生根


  国家税务总局渭南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文正在通报中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税务系统将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作为一项硬任务,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硬碰硬”的措施,确保各项税费政策落地生根,有力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在精准上下功夫,做到宣传“广”。提高覆盖面,依托电视、报纸、新媒体以及实体办税厅等渠道搭建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平台,通过公众号推送信息300余条,群发短信7万余户,受理咨询2036户次。为全市起征点以上纳税人制作了3.5万份《明白卡》,列明今年出台的所有税费优惠政策,由税务干部上门逐户发放,“面对面”宣传辅导,确保每位纳税人和缴费人都懂政策、能申报、会操作。同时,按月登记核实享受情况,确保人人都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


  坚持在便捷上下功夫,做到服务“优”。疫情期间,全市系统共办理税费业务15.46万笔,各级办税厅运转顺畅。为保障纳税人和缴费人正常办理业务,确保安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先后3次延长申报期,给纳税人和缴费人留足了空间。大力推广“3+3”办税模式,第一个“3”是推广“网上即时办、热线指导办、群众自助办”,倡导全市纳税人和缴费人通过3种“非接触式”办税,不直接“面对面”接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第二个“3”是实行“错峰办、容缺办、延期办”,落实首问负责制,对资料不齐全但不影响实质性审核的,实行“先收后办”,容缺办理,尽量减少人员聚集、降低风险。加大同商业银行的互动,拓展“银税贷”范围,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帮助296户小微企业办理银行贷款1.1亿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坚持在成效上下功夫,做到落地“实”。截至目前,全市办理疫情相关增值税免税112户,免税484.91万元;办理出口退税20户次,退税1351万元。全市阶段性减免社保费1864户次,减免三项社保费4320.21万元;非税收入免征114户次,免征24.7万元。

市供销社:

战疫情保春耕惠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供销社系统坚持把防疫保供作为一场硬仗、一次大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要生活物资储备、春耕农资保供工作,保障城乡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市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江永说,市供销社充分认清春耕生产“时不待人”的特殊性,把保供稳价特别是保障春耕农资供应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形成了以市供销社牵头把总,各县(市、区)供销社协调作战、密切配合的全市供销系统物资保供机制和网络。


  在科学调度、保障农资供应方面,市供销社组织系统农资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主动对接上游生产厂家,加强铁路运输,迅速补充货源,协调对接有关部门,争取把春耕备耕农业生产资料纳入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必需品范畴。春耕备耕以来,全市系统1800余家农资经营网点全部复工,累计采购调运各类肥料9.37万吨、农药1000吨、农地膜6700吨;销售各类肥料12.67万吨、农药290吨、农地膜3000吨。目前储备各类肥料10.53万吨、农药800吨、农地膜4000吨,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化肥、农地膜储备量为全省供销系统第一,占全省供销系统的19.12%和41%,能够满足我市春耕生产需要。


  据王江永介绍,全市各级供销系统积极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带头稳定农资价格,把疫情期间“不涨价、不断档、不脱销、保供应”作为供销合作社对社会的郑重承诺。坚持从正规生产厂家、正规经营渠道采购农资,坚决杜绝各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从供销社渠道进入市场,流向农户。加强对系统农资经营活动的管控,严禁农资经营、购销等方面人员聚集聚会,确保农资市场防疫安全。


  同时,发挥经营网络优势,组织系统企业加大生活必需品采购,新增零售网点,全力保证粮油、蔬菜、蛋奶、果品等市场供应。协调指导市直企业及富平、合阳、潼关、华阴、华州等县社,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生鲜农产品和日用品集采集配、无接触配送服务,做好市场供应,有效缓解了农民卖难、居民买难问题。累计配送蔬菜786吨,水果709吨,肉禽蛋429吨,米面油858吨,防疫用品12220件。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