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季《中国好声音》结束了。
许许多多的网友表示不知道:
什么!今年还有?
很多年都没有关注过了。
办不办都没什么意思,你看看现在参加节目的选手还有几个能够走进娱乐圈的。
杰伦还在吗?什么,成力宏了,哎,力宏不该来的。
当打开消息关于冠军的消息的时候:
第一眼看上照片:不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流量外贸,非常的大众。
看唱功:这,这确定是海选能够获得导师转身的水平。
哎,虽然《中国好声音》是以声音实力为主的选秀,但是没了颜值,唱功也不行,它怎么混到了如此的境地。
随着流量明星的爆红,不得不承认,近些年进入娱乐圈的绝大部分明星都是小鲜肉类型,“外貌化”“颜值化”成为了娱乐圈最新的流行风格。
而《中国好声音》一度上是以实力为标准的传统选秀。参赛的选手,一定是要有实力有唱功的。
在《好声音》最鼎盛的几年,即便是“外貌流行”的崛起时代,《好声音》也能够凭借着强大的收视率、号召力成功的吸引到了一批颜值实力俱佳的选手,例如毕夏、张碧晨等学员。
好景不长,第四季开始,学员的实力建在,但是普遍的外在形态(包括年龄、颜值)等都无法与其他节目的其他选秀的节目中的帅哥美女,小鲜肉们相比。
流量产出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负面影响,但是没有流量,很难进行之后的出唱片以及相关的商演等。
这个时期好声音的选手,普遍存在着节目播出的时候很红很有话题量,但是节目播出以后,就鲜少出现,直到人们将他们彻底的遗忘。没有流量,没有曝光机会,他们的路真的很难走。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就是导师互抢学员+学员将故事等老梗,一直以来,学员在变,导师也在变。不变的是故事的套路,导师抢人的策略。
当这些最大的看点变得在观众眼中平淡无奇之后,无论是它对于学员的塑造,还是节目本身收视率的吸引,都是毫无效果的。
这种现象在第四季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但是节目非常巧妙的请到了周杰伦,之后又相继请到了陈奕迅、谢霆锋、李健等国民知名度非常高的导师,利用导师的热度弥补了严重下滑的趋势
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导师引流几乎已经没有了什么作用,这一季王力宏加李荣浩的组合,依旧没能产生出什么话题。
近些年,随着网络综艺的兴起,网络选秀将很大一批优质的选手以及收视群体吸引而去。
例如《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明日之子》,无论从节目的形式,还是选手的打造,这些平台的成功可能性已经远远超过的同阶段的《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选秀的新时代。
但旧的东西,总会被淘汰。
适时的离去,尚且可以留下它最美的辉煌。
苟延残喘,未必是最好的结果。
你期待《中国好声音》举办下一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