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长在胰腺上的肿瘤都是“胰腺癌”,有一种起源于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症状、治疗和预后与胰腺癌截然不同,这就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金钢指出,没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胰腺癌根治性切除的5年生存率只在20%左右,10年生存期更是低于5%。
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其中,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因为分泌了某些激素,会形成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肠肽瘤等。
这类患者很有意思,不管去哪里随身口袋里都要揣着糖。金钢主任介绍说:“这其实是胰岛素瘤的典型症状,因为它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导致长时间、反复低血糖,患者因此会出现乏力、大汗甚至晕厥,只在喝了糖水或吃糖后症状才会缓解,所以不少患者会经常带着糖,一不舒服就吃几颗。”
除了长时间无法改善的低血糖,金钢主任还总结了三种易被忽视的表现,如果长期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 脸色潮红:往往没有预兆地出现面色潮红,就像突然害羞一样,脸一下就红起来,并会反复出现。
· 长期胃溃疡:反复出现胃溃疡,用一般的抗溃疡药物治疗效果不太好,并且胃镜检查可以看到,胃壁上分布多个病灶。
· 精神症状:低血糖长期不治疗很可能造成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异常,影响到正常的神经功能,进而反复癫痫发作、记忆力下降等,不少患者甚至被误诊为精神类疾病而送到精神病院诊治。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症状容易被忽视,总体来说早诊难度大。”金钢主任介绍,目前想要确诊该疾病主要是通过定性诊断(检测特异性的异常分泌激素水平)和定位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两种方式。
定性诊断:功能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进行血液检查,比如说检测患者空腹血糖、激素水平,从而得知患者某类激素过度分泌情况,提供诊断依据。
大部分患者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无功能性的,没有明显的激素分泌的症状,此时需要检测血液中的一些特殊的血清标志物,如嗜铬粒蛋白A,它与肿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帮助发现是否患者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定位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还有特殊的生长抑素受体的显像等检查。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因为不同病期、不同病理分级的治疗策略不同,目前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金钢主任介绍,明确诊断以后,只要有手术适应症还是要积极做外科手术切除,越早发现,肿瘤分化越好,肿瘤分级越低,患者的生存时间就越长。
遗憾地是,很多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肝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此外还有肺转移、腹腔里面淋巴结转移等。“对于一些已经出现转移或者复发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优先选择长效的生长抑素作为长期的标准治疗。长效生长抑素,比如奥曲肽,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激素分泌的症状;另外一方面,对肿瘤的增殖、生长有明确的抑制作用。”金刚主任说,只要得到规范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生存期可以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