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国三僚村: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2019-08-28     泽易日日说

在海外客家人的心目中,兴国三僚村的名气远比在赣南大得多,他们把三僚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第一村”。声名远播的三僚村近几年来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海外客家人千里迢迢走进三僚,甚至包括海外的一些媒体单位,他们都是去探索那块土地上的神奇和奥秘,去寻觅已长眠在地下先人们的踪迹履痕。

三僚村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境内,距兴国县约60公里,是一个北、南、西三面环山的小盆地,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6公里,由西向东倾斜的小盆地。相传唐朝末年,朝廷司天监监正、风水大师杨筠松,带着弟子曾文辿、廖金精踏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他理想中的风水宝地。师徒三人搭了三间茅棚(当地人称为“寮”)在此定居,故得名“三寮”,后改成现在的“三僚”。

杨筠松师徒选中这块“宝地”侨居二十多年,他们授徒传业,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之先河,杨筠松先生后被海内外堪舆界尊为祖师。三僚村的曾、廖两姓村民,自他们的祖上曾文讪、廖瑀师事杨公之术后,家承代代相传不绝,历朝国师辈出,(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朝千多年,约出国师24位,明师72位,其中白衣承昭,由皇帝直接封为钦天监博士者有36人),享誉海内外,故被后世赞之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三僚村自明初开始到清代中叶,出现了不少引以自豪的风水先生。如受明成祖朱棣召进京为皇帝陵墓选址的廖均卿,他选定的昌平县黄土山上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那儿已被后人称之为“十三陵”,此之后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勘测也出自于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还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天坛祈年殿而堪址的曾从政,因为长城择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养在北京,老死后永乐皇帝还派遣了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枢还乡荣葬。

风生水起


“三祖殿”供奉杨公、曾公、廖公三位祖师

三僚村现在仍保留了不少古代风水建筑作品,如章罡土、七星池、龟蛇会、石拱桥、虎形祠、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卧虎形墓、猛虎跳墙形墓、寅时葬而卯时发、凤形墓等典型的明清墓葬风格。


在山间小路摆十二生肖

优美的乡村环境

蛇形祠:是曾氏一个房祠,祠建正在后龙山一个蛇形山梁之下,整个祠以蛇的特性设计。后龙是一条蜿蜒的山梁,祠堂正好座落在山梁落穴处。祠堂后坡用石块摆成蛇鳞形,状如蛇颈。祠堂院门开在右侧,门口有一堵墙挡着,绕道而入,是一道狭长的曲廊。院墙不高,但院内一堵照墙很高,把祠堂大门挡得很严实。院内祠堂门前开了一口半月池。整个祠堂造型低矮、曲仄。到处都不对称,院子一边大小,房子一边大小,连房沿都是一边大小,屋后的墙角都是一边方一边圆。堂内香炉摆法也怪,神案上一个香炉,神案下一座香炉。这座精心设计而处处别扭的祠堂确实耐人寻味。这是一个下山蛇形,壬山丙向兼亥巳,穴点在蛇的七寸,院门丙方正是蛇口,壬山丙向兼子。

相传做这个祠堂的地理先生姓廖,是他们的母舅。用罗盘分金,共五房,其母问兄长, 那一房好?当时回答说都好。晚上,私下告知其姐妹说,好在二房,差在四房。其母要兄长改变风水,因为四房孝顺,二房忤逆。后来其兄通过改变房子结构,做成蛇形,让风水好四房绝二房。后来二房发现了蹊跷,向舅舅求情,舅舅点拨他在地下放一个香炉祭祖,二房于是也可以看见天光,后代不至于绝香烟。

村内祠堂群。2000年建成的杨公祠是这里曾氏供奉的祠堂,据说是由福建的客家人赞助并施工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Ok32mwBJleJMoPM9W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