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作业,你了解多少?

2019-07-31   驻马店气象

进入7月份以来,我市降水持续偏少,尤其进入7月中旬后,副热带高压北抬跨过长江影响我市,受其控制出现连续高温天气。一时天中大地旱魔肆虐,小河干枯,庄稼打蔫儿,秋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威胁。自7月23日起我市连续出现阵雨、雷阵雨天气,但都是分散性的和局地性的,降水不均,大部分地区旱情依然严重。老天爷不给力,人们自然就想起了人工增雨。

但是,当人们迟迟听不到三七高炮增雨的炮声、看不见火箭弹尾翼的白烟,不禁会问:我市为什么不进行人工增雨,来助抗旱保秋一臂之力呢?其实气象部门早早的就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干旱)应急响应,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指挥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人工增雨准备。但苦于缺乏必要作业条件,人工增雨作业未能有效实施。

那到底什么是人工增雨?人工增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

人工增雨是用火箭、高炮等将含有催化剂的炮弹射入高空,向云中播撒催化剂,对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增加云中凝结核,加速雨滴生长,从而使云的成雨效率提高,增加地面降水量。

人工增雨必备两条件。首先就是要有成雨条件。根据气象学的原理,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此时,如果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所以说,人工增雨只能做到“锦上添花”,却做不到“无中生有”。

其次是空域条件。大家知道,我们的上空分布着各种民航和军用飞机的空中航路以及密密麻麻的航线,实行着军事化管理。为保证空域安全,在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之前必须要向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在空中航道的空闲时间才能进行。而白天又是飞机飞行的繁忙时段,基本没有合适的空域条件,只有等到夜间航路相对空闲的时候才能申请到空域。

因此,人工增雨作业需要天气条件和空域条件同时达到才能有效实施。

旱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责任,为积极应对当前旱情,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全体业务人员和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人员24小时在岗待命,时刻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积极捕捉有利天气时机,一旦作业条件具备,将会立即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

未来一周我市持续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8月1-3日多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7月31日以后我市的高温天气有退烧,8月4-5日有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仍堪忧。

人工增雨是一项发展中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科学技术,根据国内外大量的外场科学试验长期统计结果表明,人工增雨可有效增加降水量。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工增雨作业仍需要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