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第三次来到G60枫泾道口。踏出休息区门口,穿上橙色的一次性雨披后,我加入了“彩虹色”大军。
作为一名1997年出生、大学刚刚毕业的青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抗击疫情工作中,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受到了成长。
“加油!”在道口,这是除了交代工作外,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今天也不例外。“辛苦了。”接过上一班志愿者手里的额温仪,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就这样建立起了“友谊”。
晚上6点,天已经完全昏暗了下来,原本停下的雨又开始下了起来,道口最忙的时候到了。
“请出示一下二维码。”“请问您14天内是否途经湖北或者和湖北的亲戚有过接触?”在与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复核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仅仅不到20米的路,我们跑了无数个来回,4个小时就走出了1万步的惊人战绩。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辆外地来沪的车辆,车上两名小朋友因不记得身份证号码而无法填写相关资料,车内成年人也因信号不良等问题无法展示二维码。现场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将他们引导至复检区,并为其提供纸质版填写。在数分钟的耐心指导后,一家人顺利将信息填写完成。临行前,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哥哥姐姐,你们辛苦了。”短短的几句话,让我从这陌生的一家人身上感受到了温暖。
晚上10点,8个小时的任务结束,我把“接力棒”交给了同样素昧平生的下一班志愿者。临走时,我回头望了望那走了无数次的20米道路,那是我成长之路啊!
作者:泗泾镇志愿者 赵郑瑜
编辑:王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