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在备考时,考生需要注意区分注意的不同品质,并理解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另外,考生要注意区分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分配这几个概念,这是大家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这个知识点难点所在。这部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例如:一目十行与十目一行。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
3.个体的知识经验
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比如说,小明整节课都聚精会神认真听讲,而小华却一会听讲一会看向窗外。衡量注意的稳定性除了时间长短还有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的。比如说学生上课的时候开小差,其实都是注意的分散。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2.主体的精神状态
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点之外,个体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的稳定性。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始终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率。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比如说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其实都是注意的分配。
构成注意分配的条件:一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例如,上课铃响了,大家都把注意力从小游戏转移到课本上。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示
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概念辨析: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是自己有意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多个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是指自己无意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例题】上课时,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体现了注意品质中的(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B。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根据题干表述可知,本题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