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曾言道:“睡下可起,为生,不可起,为死。如此,是大恐怖”,自呱呱落地之始,死亡便伴随着人的成长直到最后迎接死亡,尽管这一过程是必然,但大多数人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对于生死间,古人有很多感悟。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句农村俗语:“不说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讲八十四”便与此有关,到底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不说三十六
在现代社会,处在三十六岁的人们依然在社会中苦苦挣扎,大多数的人都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阶段,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样貌体态,在老人眼中,你依然是一个年轻人,可是在古代,三十六岁拥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古人看来,对于大多数人三十六岁将是人之一生中的第3个本命年,在这个本命年里绝非会有好事发生,将是一个灾难的年份。历史上就有很多名人死在这个年龄阶段,比如江东的周郎,再有马良、庞统等人,他们都是在三十六岁去世的。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每当咱们说了什么不吉利的话语,大人们总是让我们小孩子“呸呸呸……”,将不吉利的语言吐出去,故而此处不说三十六也有此含义。既然这一年是灾年,那么得过且过,能过就过,千万不要在此有所纠结,所谓关心则乱,越想着在三十六岁里求存,反而越容易遭逢劫难。
不提七十三、不讲八十四
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普通人能活到这两个阶段已经相当高寿了,要知道孔子和孟子两位大圣人一个是在七十三岁去世,另一个则是在八十四岁去世,古人觉得连圣人都躲不过这两个岁数,那么普通人又如何能够活得下去?此处倒不是说普通老百姓被这些规矩所束缚,虽说遵从古人向来是国人的优良传统。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一味的要低于古人曾经到达过的界限,没有谁不想活过百岁的,所以这里就有了“不说七十三、不讲八十四”说法。就是为了逃避冥冥之中的命数,不把自己的真实年龄说出来,那么阎王爷可能会因为平常管的人太多而顾不上自己,存在着那么一两条漏网之鱼,让自己能够轻轻松松活过这两个年龄大限。
这种鬼神之说当然是不可信的,但奈何很多老人就信这一套,你和他们掰扯道理的时候,他们还会义正言辞的告诉你,既然大家都会用科学的生活方式,那为什么能活过八十四岁的终究还是少数呢?所以说主要还是阎王爷管的太多偶尔会存在一两条漏网之鱼,做人就是要低调,想要活的久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在很多地方还有“一百岁要藏”的讲究,藏自然不是说要把人给藏起来,而是把自己的真实年龄给藏起来。邻里他乡的若是有人能长寿那都是大家喜闻乐道之事,而若是自己家族里有一位老人能够活过百岁,那更是家里人人骄傲不已的事情。
然而在一些地方,老人觉得自己活得岁数太久会给会分掉后代子孙的福运,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人们下意识地觉得好运不能都让你一家给占了,凡事都要说讲究一个平衡,所以若是阎王爷发现你已经一百岁了,那么就会相应地减少一些后代子孙的福运,这当然不是老人希望看到,因此很多地方在问及真实年龄时,都会用虚假的年岁来代替自己已经超过一百岁的事实。既为自己考虑,也为后代子孙着想。
最后农村俗语“不说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讲八十四”就介绍到这里,很多时候古人留下来关于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乎一个心意,希望的都是最好的结果,可能在咱们今人看来有些愚昧无知,但不妨碍他的初衷是好的,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