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国产真无线耳机是如何做到让人直呼真香的

2022-04-25     ZAKER科技

原标题:弯道超车 国产真无线耳机是如何做到让人直呼真香的

曾几何时,提到 HiFi 耳机,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声海塞尔、拜亚动力和 AKG 这样的传统老牌音频大厂。即便是在稍低的价位段,消费者优先考虑的也是铁三角、天龙等日系品牌。

昔日的国产耳机困局

总之,张口闭口就是所谓的欧洲三强、日系三强之类的。

而说到国产品牌,无论是声音、质量还是品牌知名度和市面上老牌的 HiFi 耳机大厂相比都有着明显的劣势。

在技术含量更高的蓝牙和降噪耳机则是 BOSE 和索尼的天下。当年,大呼索尼大法好的人可不在少数。不可否认,这些老牌的音频大厂普遍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累和技术沉淀。在这方面,国产耳机厂商确实不占优势。

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产耳机只能活跃在中低端市场,在中高端市场是明显缺乏竞争力的。通俗点说就是难登大雅之台。原因无它: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头。

但近两年,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传统老牌 HiFi 耳机厂商不再强势,甚至日渐势微。一些新进国产耳机厂商推出的耳机则让人直呼真香。

真无线耳机带来的契机和传统厂商的没落

而这要归功于真无线(TWS)耳机的流行。2017 年,苹果推出 iPhone7 系列手机,在这款手机上苹果大胆的取消了被大多数消费者视为刚需的 3.5mm 耳机插孔,这也难免引起一些争议。但苹果却给了消费者另一个价格昂贵的替代方案:AirPods,当时的售价超过了千元。

如果换了其它厂商,这显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大多数用户估计也无法接受这种高价的替代方案。但,这是苹果! 有了信仰加成,一切好说。AirPods 与 iPhone 手机近乎完美的无缝连接,为用户带来了颠覆性的听音体验,再加上苹果强大的品牌力,用户逐渐接受了高价的 AirPods。

不少用户甚至表示:AirPods 虽然价格昂贵,但它是真的香啊 ~。

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很熟悉了,苹果的 AirPods 大杀四方,真无线蓝牙耳机这一概念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TWS 耳机的热销严重挤压了传统耳机厂商的生存空间。相对于传统 HiFi 耳机,TWS 耳机在使用体验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它彻底摆脱了传统耳机和普通蓝牙耳机对导线的依赖,使用时更加便捷,佩戴更加舒适,外观也更加多样化。最关键的是 TWS 耳机与智能手机的匹配度更高。

市场的这一表现,也被数据直观的反映出来。根据中国电子音响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 年之前有线耳机的的产值还是大幅领先于无线耳机,在 2017 年之后二者的数据实现了 " 倒挂 ",有线耳机产值不断萎缩,无线耳机的产值快速增长。

市场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从 2016 年至 2020 年,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五年暴增 25 倍,2020 年全球出货量高达 3 亿台。

如果说,苹果凭借着一己之力,打开了真无线耳机这个全新的市场。那么真正让这个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则是国内的安卓手机厂商。

苹果领衔,国内厂商们跟进,在消费数码的众多领域这似乎是个成熟简单的商业模式。凭借着这种商业模式,苹果和国内的各大手机厂商们在短短数年内创造出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并实现了对传统 HiFi 耳机的超越。

这样的市场表现值得我们关注,回想曾经,声海塞尔的 HD800、AKG K3003 以及拜亚动力的 T1 等经典型号的发布,让传统 HiFi 耳机在 10 年前达到了高潮。这些当年响当当的旗舰耳机即使在今天看来依旧拥有不俗的音质表现,无愧于旗舰称号。

现在手头上还有这些耳机的可以举个爪 ~

但在如今真无线耳机强势崛起的浪潮中,即使是当年的旗舰也未能幸免。其它传统耳机受到的冲击则更加严重。最终在 2016 年底,旗下拥有 AKG、JBL 品牌的声学集团哈曼国际被手机厂商三星收购;2021 年 5 月,四大 HiFi 品牌之首——森海塞尔的消费者业务部门最终被瑞士助听器巨头索诺瓦收购。

这样的结局,难免让人感到唏嘘,巅峰时期的森海塞尔,曾一度占据 14.1% 的市场份额,高居全球第一。其实,声海塞尔也曾尝试在真无线耳机领域发力,推出过多款真无线耳机,但由于转型过于缓慢,最终以失败告终。而 AKG 则是被手机大厂三星收购。

其实从苹果 AirPods 的成功以及国内手机厂商在 TWS 耳机上的跟进,还有传统耳机品牌的没落就不难看出,TWS 市场爆发红利中的最大赢家,并不是专业的耳机厂商,甚至不是第三方 TWS 耳机厂商,而是手机厂商。

手机厂商的优势和突围

根据 Canalys 发布的最新数据,真无线耳机 2021 全年出货量达到 2.9 亿台,同比增长 14.5%。其中,苹果以近 9300 万部出货稳坐全球第一,三星全年出货量达到 2800 万部,同比增长 19%,排名第二并保持了 9.6% 的市场份额。小米则以超过 2300 万部出货保持在第三的位置,同比增长 3%。

排名前三甲的无一例外是手机厂商。

究其原因是消费者习惯和耳机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往,消费者购买耳机,最关注的无疑是音质等硬指标。在这方面,传统 HiFi 耳机厂商具有绝对优势。但如今,时代变了,消费者更看重综合使用体验。

一般来说,手机厂商的真无线耳机可以和自家手机实现无缝连接,更可以实现直接唤醒语音助手和类似空间音频等高级功能。这些都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另外,真无线耳机具备较强的品牌绑定属性,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购买同品牌的多件产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全家桶。如苹果、三星和华为等品牌的真无线耳机均支持在自家多设备间的无缝切换。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手机厂商的 TWS 耳机销量。

以上所说的这些优势都是手机厂商独有的,第三方 TWS 耳机无法企及,而对于传统有线耳机,这种接近完美的体验则更是一种奢望。在用户体验这一块,手机厂商们可是拿捏的死死的。

再来说说音质,这方面本来是传统耳机的强项,也是之前真无线耳机被人诟病最多的。但近几年,随着蓝牙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 TWS 耳机支持了高码率的传输协议,如 LDAC 和 HWA 等最新的协议甚至可以达到 Hi Res 标准。也就是说,传统耳机的音质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OPPO 前段时间推出的 EncoX2 更是采用了丹拿声学的相关技术来提升音质,同时邀请了日本殿堂级音乐人久石让参与调音。日前发布的 Enco Air2 Pro 更是与 QQ 音乐深度合作,可以在不开通会员的情况下享受到无损音质。

华为更是通过大量收集用户的耳道数据,配合鸿蒙系统级别的算法,做出了半入耳式降噪耳机这种独特的产品。种种迹象表明,手机厂商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努力的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弥补 TWS 耳机音质短板。

可以说,今天耳机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耳机单品的竞争,更多的是产品生态上的竞争。产品局部的单一技术优势不足以说服消费者为此买单。国内手机厂商凭借着多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对传统耳机品牌的碾压。

手机厂商:我不装了,我坦白了,就是要全方位的碾压你。

往深一层说,国内的手机厂商们还拥有着全产业链的优势,手机厂商因为本身做手机的缘故,无论是对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还是对下游的经销商都有着极强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使其在出货量,采购规模还有销售渠道上也有着天然优势。

反映到消费者这边,就是我们能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到综合体验更好 TWS 耳机,这是以前传统 HiFi 耳机不可能做到的。也难怪现在的人大喊 TWS 耳机真香!便宜大碗谁不喜欢?

苹果开启了真无线耳机市场,真正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使之充满活力的却是国内的一众手机厂商。从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些许启发:

通过手机等产品的优势,带动弱势领域,弥补技术方面的劣势,从而让原本弱势产品逐渐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可以说,在耳机市场上,国内厂商上演了一次精彩的弯道超车。

往后,希望更多的类似案例出现,利用我们自身在产业链、制造业和服务以及整体生态上的优势在更多的领域实现反超。咱们这制造业强国岂是浪得虚名的?

文 / 谭兆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8f38f6bef3fc3049e02d84338c0ae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