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大树小虫》:池莉的存在主义

2019-09-18     武汉文学艺术


池莉的存在主义

作者:于可训

从种种的不如意中体悟人生的滋味,这便是池莉的生活哲学,也是池莉的存在主义。

好多年没读池莉的小说了,突然收到她的新作《大树小虫》,很是意外。又一想,只是我没读她的小说,不是她没写小说,几年前,分明出过一部名叫《所以》的长篇,期间还出过诗集。这些作品大约都是套在一起写的,虽然有诸多不同,但也说明一个作家的勤奋和能力的多面。作家之于评论家,就像大学时代的某同学,多年没有他的音讯,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我结婚了,一想,此前并没有听说他谈恋爱呀,但结婚了又是一个事实,放下电话后,你只好摇摇头说,啐,这小子。

我当然不能对池莉说,这小子,但这三个字所包含的感情和意思,大体相似。一个作家的创作,还真像从恋爱到结婚,起初总是怀着朦胧的理想,等到提笔写了,就得去琢磨文学,咀嚼人生。倘若他把尝到的滋味及时告诉你了,那必定是他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倘若多少年后,他突然说,想请你喝茶,要跟你好好聊聊,那必定是他完成了一部得意的长篇。池莉似乎就到了这时候。

初读这部长篇,觉得它几乎包含了池莉此前的中短篇小说,尤其是“人生三部曲”时期的中短篇小说所有的精神元素,包括艺术方面的追求,是一部总其成又发为新创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池莉最先的创作,似乎也有开始恋爱时的一些朦胧的理想,如《月儿好》时期的作品,后来渐渐地看出了这人生和文学的不理想,诗意的成分渐弱。再后来又发觉这不理想,正是我们所热爱着的生活和文学,如一篇小说的标题所示,《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便生出许多无奈。她后来的作品多写这无奈,有论者说她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大约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但池莉的存在主义,似乎应该用另外一个译名,叫生存主义,或翻得更白话一点,叫活着主义。活着要克服种种的困难,前人已做出了榜样,活着要承担种种的不如意,还要活得有滋有味,池莉笔下的人物正“从我做起”。从印家厚、庄建非到俞思语、钟鑫涛,都是如此。简言之,从种种的不如意中体悟人生的滋味,这便是池莉的生活哲学,也是池莉的存在主义。

 

池莉·简介

当代著名作家,武汉市文联主席。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80年代末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成为中国新写实小说流派的发轫之作,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八十余种,代表作《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云破处》《大树小虫》等。其作品有法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德国、韩国、泰国、越南等多国文字的翻译出版和研究。多部小说不断被改编为影视、话剧、舞台剧等各类艺术形式,社会反响强烈。

作者简介·于可训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长江文艺评论》主编。著有《于可训文集》10卷等多种学术专著,发表文学作品数十万字。近年来发表有长篇小说《地老天荒》《幻乡笔记》系列短篇及散文《淡水的诗意》等作品。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吴晓君 编辑:张杰

文字:源自《长江丛刊》

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8f0Q20BJleJMoPML0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