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是这样的!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道:骑兵马刀无须开刃,仅凭战马冲击产生的动能拖刀就能杀敌。
然而,这只是一种江湖传说而已,当今的人谁也没有经历过骑兵战斗,所以决不要武断的去想当然。
那么骑兵的马刀究竟开不开刃,答案在明代兵书《练兵实纪》关于骑兵装备论述中,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着。
“每人锋利长刀一把。”
这“锋利长刀”四字,你们说,这是开刃还是不开刃?
须强调的是,《练兵实纪》不是武侠小说,而是明朝将军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的军令条例总结汇编,这是古代军队的武器装备、日常生活管理、行军、宿营、训练、营伍战阵最真实、最具权威性的记录。
戚继光笔下的明朝骑兵单兵武器装备标准清单一览。
《练兵实纪》卷一,练伍法第六篇,骑什器。详细的列出了一个骑兵小队的全部装备。
以骑兵12人小队的队总为例,下面看看具体有哪些装备。
一:武器:
锋利腰刀一把。
合力弓一张,备弓弦二条。
大箭三十枝;
弓箭双插一副(双插即为弓袋与箭袋);
二:盔甲:
明盔一顶;甲一副;铁臂手一副。
三:身份标识旗帜:
背旗一面,旗杆一根。
四:其他:
鞓带一条,这是古代版军用皮带。
椰瓢一个,应是古代版军用水壶。
而戚继光在《实纪·杂集第五卷》,专门开了一“腰刀解”篇幅,又论述腰刀的制造与运用。
先说腰刀的制造法。
原文这样说:
腰刀造法,铁要多炼,刃要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
意思为:刀刃须用纯钢,必须磨锋利,刃上决不能有肩。
这就证实了,所谓“骑兵马刀不开刃”纯属胡扯!
众所周知,刀刃愈锋利,则劈砍数次后易卷刃,然后又要重新打磨。
然而,当时明军中腐败成风,训练不严。于是军中就出现了故意将刀磨的不锋利,刃上微有肩,为的就是偷懒贪省事,能多砍几次,不用经常磨。
于是,戚继光又专门训诫军中曰:
“近时匠役将刀刃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侧锉将刀横出其芒,两下有肩,砍入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
由此可知,既然为刀,必须锋利。否则,岂不如一块铁条?拿着不开刃的刀上阵,在古代军中那是严厉禁止的!
所以,有人说,解放军的骑兵马刀不开刃等等云云。
那想必就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之言。
骑兵与马刀,那是冷兵器标志,自然当以冷兵器时代为标准。
开不开刃,应该不应该开刃?
当然是冷兵器时代的兵法著作与军令条文,最有发言权。
然而,现代骑兵确实有用不开刃马刀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今天的骑兵,与古代骑兵又有所不同。
古代骑兵,马刀、长矛与弓箭是主要武器。
兵刃、兵刃,带刃之兵,岂能不锋利!
而今日之骑兵,只用于边境巡逻,早已不会成为战场主力。
马刀几成了标志性装饰品。现代骑兵主要武器,已是自动步枪与冲锋枪。
战马只是在汽车无法通行之地的机动工具。
如果现代战争还会用上骑兵。
那么也是骑兵骑马抵达战场,然后使用步机枪战斗。无法想象,现代火力密度下会有骑兵挥舞马刀发起冲击的场景。
所以,现代骑兵在训练驰马劈击这项传统标志性骑兵武技时,选了不开刃,或开半刃的马刀。
但是驰马劈击这项技能,已经再不可能出现在实际战场上。所以,不开刃的马刀,也不会影响战斗力。
假设一下:
如果边防骑兵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必须要用马刀去消灭某敌人,那么,那些不开刃的马刀,统统都会磨的很锋利!
而所谓“战马冲击产生的动能推动下,不开刃的刀更有杀伤力”,只是一种臆想而已。
真要那样,还用什么马刀,直接人手一铁棍,岂不更妙?
恰如戚继光曰:“器械不利、以卒予敌。”又云,“马上兵器,惟利轻捷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