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食研会赴宜宾市筠连县考察调研红茶产业发展

2022-06-17     发现四川

原标题:四川食研会赴宜宾市筠连县考察调研红茶产业发展

调研把脉“筠连红”为振兴川红助力赋能

四川食研会赴宜宾市筠连县考察调研红茶产业发展

本网讯(融媒体记者 刘和平 李飞)6月15日,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会(简称:省食研会)一行5人,在会长尹华国率领下,应邀赴宜宾市筠连县实地考察调研当地红茶生产发展情况,受到筠连县政府热情接待。在县政府副县长刘伟、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元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聂海松的陪同下,省食研会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筠连巡司镇银星村红茶种植基地、宜宾醒世茶业有限公司,对筠连地区红茶产业发展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通过陪同考察调研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聂海松的介绍,食研会考察调研小组了解到,筠连县在“打造中国工夫红茶第一镇&擦亮"川红特色小镇"金子招牌”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巡司镇作为“筠连川红特色小镇”,成为四川省首批17个特色小镇之一,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的银星村,是川红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在明确以“建成中国川红产业集聚区、四川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中,当地政府、企业和茶农们,围绕“一产生态化、二产集群化、三产品牌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现代茶产业与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现代商业等要素地融合发展。构建国家级茶旅融合典范。其功能结构以“场镇为依托的综合服务核心,复合业态发展试点区、加工智能示范区、仓储物流区、川红生态茶园先行区”的一核四区布局。自2020年起,计划投资6.98亿元建设川红特色小镇;其中2020年至2021年度建设项目8个,投资3.2亿元;2022年起,计划投资3.76亿元,用5年时间实施川红小镇建设项目36个,建成“川红生态茶园”10万亩。茶叶产量达6200吨,综合产值8.2亿元。

参观中,“中国川红博物馆”、“筠连川红特色小镇陈列馆”、“八一茶山”和宜宾醒世茶业有限公司给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透过大量实物、图片的展示,

参观完毕,在座谈交流会上,县政府副县长刘伟,向省食研会考察调研小组较为全面介绍了筠连县的基本概况。筠连县地处川南滇东北结合部,幅员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7镇5乡157个行政村15个社区,户籍人口45万,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革命老区县,催人奋进的新时代春风经验、春风精神发源于此。全县现有茶园29万亩,茶叶主产乡镇7个,茶农4.78万户。

筠连县区位优势独特。自古就是出川入滇重要门户,位于成都、重庆与昆明形成的“城市大三角”和宜宾、昭通和毕节形成的“城市小三角”中心地带,是高县、珙县、威信、彝良、盐津5县中心,具备南向吸纳集聚川滇结合部区域资源要素和北向承接宜宾、成都、重庆等城市溢出效应的巨大优势。

筠连县历史文化悠久。唐置羁縻筠、连、定三州,宋废定州仍置筠州、连州,元合为筠连州,明建筠连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积淀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古韵飘香的秦五尺道、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等“古道商贸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苗彝民族文化”历久弥新,敢为人先的“筠商拼搏文化”世代传承。(四)筠连县资源禀赋极佳。以茶叶、肉牛、中药材为代表的农业资源丰富,拥有“筠连红茶”“筠连黄牛”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筠连筠姜”“筠连水粉”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煤矿、页岩气(天然气)、玄武岩为代表的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35.8亿吨,页岩气资源量8000亿立方米,煤层气储量358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163亿吨,玄武岩储量150亿吨,大理石65亿吨,石英砂2亿吨。以巡司古道天体温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西部洞群、古楼峰丛、大雪山自然生态区、硒山湖等自然景观。享有“川红故里”“中国黄牛之乡”“川南煤海”“中国奇泉之乡”等美誉。

筠连红茶发展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筠连产茶可上溯至秦汉时期,以盛产早白尖、“工夫红茶”“筠连苦丁茶”等名优茶而久负盛名。1951年第一个川红工夫技术推广总站在筠连成立,1959年筠连红茶金黄白露芽茶作为国庆献礼茶敬献毛主席,1977年筠连县被列为全国百强茶叶基地县,1980—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川红”注解——“为茶叶品种之一,主产四川筠连”,1984年筠连早白尖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1985年筠连早白尖工夫红茶在24届葡萄牙里斯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

筠连红茶实现规模化种植,经济效益明显。2021年,全县茶园面积28.6万亩,其中适宜制作红茶茶园面积18.8万亩,红茶产量8315吨,实现综合产值36.46亿元,其中一产产值5.99亿元、二产产值8.98亿元、三产产值21.49亿元。截至5月底,全县产干茶12644吨(其中红茶4689.8吨),实现综合产值52.26亿元(其中红茶18亿元),茶农收入10.11亿元。筠连红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9.13亿元。

品牌宣传有力,关注度认可度高。筠连红茶、黄金白露成为省级著名商标,筠连红茶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首批收藏产品,建成中国川红博物馆、川红特色小镇陈列馆。

2011年12月“筠连红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11月“筠连红茶”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1月“筠连红茶”获得四川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品牌,2019金芒果好地标TOP榜年度十大推荐品牌第六名,2019年入围中国农业品牌名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巡司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川红特色小镇”。生产经营主体多,产业发展潜力大。全县12个乡镇中主产茶叶的乡镇有7个,茶农达4.78万户,30亩以上种植大户201户,茶叶专业合作社117个、家庭农场3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 市级示范社4个;有茶叶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114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8个,县级龙头企业4个,涉茶相关企业302家。

刘伟副县长说当前筠连经济处在窗口期,今后的发展规划方面,还要请食研会的领导和专家们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元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聂海松,县经信科技局副局长李明俊,县服务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彭佳庆,县市场监管局总监张伟,县农旅商贸集团副总经理汪彬,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郑红霞,筠连县瑞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厂长叶强,也分别根据个人本职工作范围,从不同角度,逐个发言介绍了为振兴筠连红茶经济,所作的大量的工作,以及当前存在不足。听完筠连县各个部门的介绍后,

省食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鹏首先就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会的基本概况,向大家做了介绍。并就下步拟开展筠连红茶文化系列活动的设想,提出了个粗线条的思路,供筠连县参考研究。

接着会长尹华国围绕“川红茶”与百姓生活,与大健康的关系,与乡村经济发展和如何改进红茶加工技艺,促进“川红”品牌的提升等话题,阐述了个人观点。提出要让“川红”走遍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必须改变观念,在创新不忘本的基础上“破局”。

此次,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会考赴筠考察调研和交流活动,为促进筠连县今后强力发展红茶产业,争取到专家、科技、培训方面的支持,提供了新的途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8c22054ee9dde8ef1f7a768a0bac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