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3》:彭阳厂有救了!杨巡不会懂,梁行长为何死盯他不放

2024-01-14     小云晴朗

原标题:《大江大河3》:彭阳厂有救了!杨巡不会懂,梁行长为何死盯他不放

《繁花》播出后,九十年代的黄河路上热闹非凡,灯红酒绿,资本市场更是一片波云诡谲,引起了不少观众的热议。尤其是和另一部九十年代背景的热门剧《山海情》相比,这俩剧呈现的社会差异简直大得让人难以置信,就像是两个平行世界。然而,《大江大河3岁月如歌》这部剧的出现,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巧妙地连接了起来。这一次,宋运辉带着一个农化厂的故事,从西北跨足上海,开启了一段通往国际的新旅程。

在《大江大河3》里,宋运辉被扔到了一个烂摊子——彭阳农药厂。从一开始就得面对村里人中毒的问题,还得把农药厂的乱摊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农药厂还可能被迫关停,可这货硬是给了它一年的研发时间。这一年简直是赌得一塌糊涂,尤其是钱的问题,农药厂居然自费搞研发,连工人的基本工资都变成了个大问号。

这时候,宋运辉其实有更香的offer,路小拉非得把他拉去国昊,搞大化工厂的合并重组。可这家伙偏偏死守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小农药厂里,为啥呢?

原因就那么点:首先,竹胺农药在国内可是个香饽饽,毒性低还环保,市场需求嗖嗖地涨。而彭阳农药厂在这方面研究了十多年,有了一堆经验,简直就是小厂的救星啊。

其次,这事不只是关于农药,还事关那帮工人的生计问题。搞出了竹胺农药,工人们就不会下岗,不用老担心失业。宋运辉是个眼光远大的货,不为了个人私利,硬是拉着这小农药厂一把。

最后,还关系到宋运辉个人的发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途径。竹胺农药研发要是搞成功,对他个人的前途也是个不小的推动器。

可小厂的问题不少,管理乱七八糟,效益低得要死,一关停也是迟早的事。宋运辉本来还想着扔了手走人,去国昊大干一番。可这时候的他却硬是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

就是留下来搞竹胺研发。这真是个豪赌,但宋运辉觉得值。他得罪了路小拉,可在农药研究所的鉴定下,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对的,而且成功的几率还挺大。

然而,钱的问题还是个大麻烦。想买进口的色谱仪,可外汇管理局那边没名额。小农药厂这身份,排队连个屁都没得闻,刘主任明显也不想操那份心。

不过,省银行的关系可是条捷径。梁思申的老爸是省银行行长,那得有门道。果然,梁思申帮忙,不光给了个引荐信给梁行长,还嘱咐梁行长一定要全力支持。

结果,宋运辉带着家乡山上的茶叶,居然巧妙地说服了梁行长。整个过程进展得顺风顺水,梁行长一听说要20万美金的额度,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支持了宋运辉救农药厂。

然而,梁行长这时对待宋运辉和杨巡的态度差别可就大了。对宋运辉,梁行长觉得他人品过得去,是为了公事而来,帮忙一下无可厚非,于是就“放水”了。可对杨巡来说,梁行长却是一脸严肃。

杨巡和梁思申搞了个合伙商场,梁行长一到工地就提出要查账。梁行长可不是省油的灯,一看就知道这合资办公司风险大,他可不想女儿被拖下水。

所以,梁行长硬是坚持要查账,不管有没有熟人关系。梁思申虽然单纯,可梁行长深谙世故,知道该怎么保护女儿。

结果,梁行长在查账的过程中发现了杨巡的小动作,知道这哥们儿心思可不是省油的灯。梁思申被杨巡忽悠了,而杨巡还在背后搞了不少鬼。更何况,杨巡竟然做了假账,这简直就是触犯了底线。

杨巡解释了半天,说啥这都是为了她好。可梁行长根本不买账。说实话,梁行长对杨巡的印象就是这家伙心思太深,得提防着点。

最后,梁行长干脆叫停了杨巡和梁思申的合作,还直接警告杨巡说,搞成这样会有大麻烦的。这种态度的背后有三大原因。

首先,人品。宋运辉是个正规大学毕业生,学富五车,还当过梁思申的老师,对梁思申有过帮助。而杨巡“出身不明”,人家对他的底细一窍不通。

其次,利益。杨巡和梁思申是搞金钱生意的伙伴,牵扯到利益的事,总会有人不择手段。而宋运辉和梁思申只是普通朋友,关系没那么复杂。

最后,筹码。梁行长揪住了杨巡的把柄,有底气和他谈判,也让梁思申争取到了最大的好处。

总体来说,《大江大河3》中梁行长为了女儿着想,用心良苦,对待宋运辉和杨巡的态度有很大差别。不仅让梁思申从中受教育,也揭示了商场上利益和人情的较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898a1b5e9724c19df222ce5930022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