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完全改变了黑帮电影。影片生动的反映了黑帮在外界复杂局势中求生存的现实而不是肤浅地描绘一群来自下层社会的暴徒。
在此之前,黑帮电影皆是以局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对黑帮本身鲜少流露出任何同情。
作为电影史上首部从黑帮视角来反映黑手党的电影,《教父》对于柯里昂家族成员及其艰苦奋斗的细致描绘如古希腊悲剧一样宏伟壮观。
对于柯里昂家族而言,促使他们奋斗的动力并非犯罪意图,而是对于荣誉、职责和对家族忠诚的恪守。
《教父》改编自意大利裔美国人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小说出版不出一年,派拉蒙公司便委任普佐根据小说创作电影剧本。
被邀请担任导演的科波拉也是一名出色的编剧家,他对于剧本该如何编写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剧本定稿实则由他和普佐共同完成。
科波拉认为故事的核心在于迈克·柯里昂的蜕变,故而应该着重表现这种蜕变。
最初,迈克是一个品行端正、奉公守法的年轻人,也是一个授勋过的战斗英雄,最后他却从教父唐·维托·柯里昂手中接手家族事业,成为了新一代的黑帮首领。
科波拉同时也将这个故事视作是对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隐喻。柯里昂家族殷切希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他们努力奋斗期望能在美国社会找到一席之地。
但这过程中所涉及的道德冲突,却鲜有影片如《教父》这般毫无掩饰地关注过。
影片的第一幕是唐·柯里昂的女儿康妮的婚礼庆典。活动中,唐·柯里昂私下会见了一位家庭熟人——殡仪馆老板博纳塞拉。
博纳塞拉告知教父自己的女儿被人强奸殴打,歹徒却因有财有势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他请教父替他报仇。
“我相信美国”‘,博纳塞拉说道,“是美国让我发家致富,我将女儿培养成了地道的美国人”。博纳塞拉对美国梦深信不疑,但美国却背弃了他。
既然如此,对于唐·柯里昂来说,只能通过法律之外的途径为博纳塞拉和他的女儿讨回公道。
影片以家庭聚会作为第一幕并不奇怪。作为一个大家族,柯里昂家族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谋得生存。
因此,忠诚重于一切。
在影片中,迈克曾警告兄弟弗雷德,“永远不要与任何人一起反对家庭,永远!”家人之间诸如此类的对话对于塑造柯里昂家庭的形象非常重要。
事实上,影片中围绕餐桌而展开的场景要比枪战的画面更多。柯里昂家族的男人形容自己所做的事情为生意,而且将生意与家庭严格撇清。
他们坚持,“这是生意,不是私事”。他们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尽职完成本职工作。
科波拉刻意忽略了柯里昂家族非法事业的受害者,如瘾君子、妓女以及破裂的家庭。在观众看来,柯里昂家族暴行的唯一受害者是造成威胁的敌对帮派。
因此,观众全然认同柯里昂家族对于自己的认知——他们并非一群暴徒,而是准体面的大家族,力争在这个险象迭出的世界成就霸业。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荣誉准则。
当唐·柯里昂在菜园与孙子玩耍时突然撒手人寰,观众认为这是巨人的离世,是巨人生命的终结。
来自尼诺·罗塔华丽恢弘的背景音乐更是让这种悲伤情绪深入人心,同时也让影片都增添了一种豪迈而悲剧的色彩。
《教父》最令人称赞的便是演员精彩绝伦的表演。马龙·白兰度对唐·柯里昂的演绎成为了一代经典。
影片在上映之时,有评论家对认为他慢条斯理的表达略显做作,其他人则认为正是这种方式完美诠释了为权力和义务所累的人物形象。
普佐曾对白兰度说,“你是饰演教父唯一的人选”。派拉蒙的高层起初对白兰度的负面形象和票房号召力颇有质疑,但白兰度凭借在该片中的表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电影海报上展现的是白兰度的形象,但串起整个故事的主线人物却是阿尔·帕西诺。
最初,他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刚刚与黛安·基顿饰演的非意裔漂亮女孩订婚。看起来他完全可以实现美国梦,过上安稳清白的生活。
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帕西诺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迈克完全是迫不得已走进了柯里昂家族的黑帮世界。在影片的最后,他在父亲的病床边向父亲保证,“现在开始我会照顾你。我就在你身边,我会陪着你”。
当他的兄弟桑尼被人射杀,他顺理成章成为父亲衣钵的传人。
迈克从一个拥有光明未来的年轻人蜕变成黑帮首领是影片最为重要的悲剧,但我们都明白他非常清楚自己别无选择。
唐·柯里昂曾想让迈克成为议员或是州长,但影片已经给出了暗示——这个家族将永远无望过上这种受人尊崇的生活。
或许他们可以以某种方式让议员为他们所用,但在公共场合议员只会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
《教父2》所描绘的是迈克接手之后的柯里昂家族。尽管迈克过去并不愿意继承父亲的衣钵,但他很快便忘记了曾经的美德与家族崇高的抱负。
与父亲不同,迈克与“故国”西西里并无联系,他不相信过去那套被曲解且暴力的荣誉准则。他对新世界也不抱幻想。
最终,他成为了比老教父唐·柯里昂更为冷酷的新一代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