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走出甘肃与宁夏交界处的黑山峡后,闯入敞亮的宁夏,生生将其劈成两个世界,一半是富庶的北部,一半是贫瘠的西海固。
直到47年前,固海扬水工程诞生,携千年黄河水嫁与亘古荒原,宁夏中部干旱带创造了又一个“塞上江南”。
2023年,小暑时节,寻一处高地,眺望远处,但见固海扬水工程在西海固的肌肤上划出一道分界线,一边是冬天,山干岭枯,一边是夏天,田方地翠,人勤畜旺。同心县丁塘镇杨塘村的麦浪,翻涌荡漾,开镰在即;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甘沟村马铃薯花朵招展,白裙黄蕊;中宁枸杞地里人群汇集,采摘正当时;海原县高崖乡联合村的西瓜个大饱满,喜迎八方客商;40余万人的“大水缸”——南坪水库波光粼粼……黄河水滋养的西海固,散发着诱人的绿色。
固海扬水工程泉眼山泵站伸入黄河,将水提至宁夏干旱地带。
开启宁夏黄河水高扬远送先声
西海固地区,即西吉、海原、固原、彭阳、隆德、泾源、同心和盐池,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8.8%,是宁夏的“半壁江山”。旱是西海固的本色,区域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到300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1300毫米到1400毫米;苦是西海固的真相,史籍上,“禾麦无收”“民大饥”的记载,比比皆是。
西海固一直有个“痴心梦想”——黄河水上高原。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牵挂西海固地区人民的贫困问题,1978年,人们终于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经过几上几下论证,同心扬水工程竣工,打开了宁夏黄河水高扬远送的先声。同心县城周边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渠系所到之处,“东西处处人栽树,远近家家水灌田”。
但“扬黄好是好,就是面积小。” 解决不了缺水的问题,这片旱海永无生机。
水源在何方?宁夏水利人孜孜探求,最终,从黄河电力提水,迎“客水”到清水河两岸的方案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
同心丁塘灌区一景。
1978年,跟随20世纪中国又一次巨变的脚步,固海扬水工程开始动工建设。在那个艰苦岁月,宁夏大地上演绎了一段战天斗地的传奇。泉眼山泵站,临河而建,草土围堰数月,得以开挖;没有机械,千人大军肩挑背扛,攻克桥子山;水利人亲自动手设计制作跨河大吨位缆索吊装工具,长山头渡槽飞架清水河……1986年,孕育15年的固海扬水灌溉工程诞生,为给清水河两岸群众送来了“生命之水”“希望之水”和“幸福之水”。
2003年,渠道继续伸展,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全线通水。水到的世界,便是丰饶的所在。灌区一片郁郁葱葱,粮丰林茂、牛羊成群。水、电、道路、市场、学校、医院陆续落脚。2006年,宁夏中部干旱带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山区粮食几乎绝产,而固海灌区粮油产量达到3亿多公斤。
47年间,固海扬水三大系统受益区域伸展到吴忠市同心县、红寺堡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固原市原州区等3市6县(区)共16个乡镇,解决了灌区和周边山区120多万人口、70多万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南坪水库——40万人的“大水缸”。
一座流动的丰碑
每年4月初,到了灌水季节。固海扬水首级泵站——泉眼山泵站的电闸一推,黄河水裹着泥沙,顺着扬水管道爬进渠道。同心县王团镇沟南村的人们起早贪黑放水,确保庄稼喝饱。
灌水好比一场场战斗,要时刻提防上游截水之人。“早些年,因放水,村民之间吵架干仗很稀松;渠是土筑,水来开小口,一会儿冲成大口子,再大便削掉大片渠沿,两三个人一屁股坐到决口处,其他人赶忙拿麦草、泥土挡水。”村民杨自虎曾告诉记者,黄河水在地里漫灌,也在渠中随意跑冒。
如何让黄河永惠子孙后代?如何让固海扬水工程永葆活力?这是工程受益地区、水管单位干部群众的一道必答题。宁夏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创新机制,综合施策,集约节约高效用水,成了灌区新的用水规矩:谁家哪天哪个时间放水有严格顺序;果园子、苞谷、胡麻淌水多少也定了指标;轻点鼠标,或者手机一点,无论是渠首还是渠末,用水不偏不倚,田间徜徉着一团和气。
固海扬水工程石峡口灌区海原县高崖乡联合村躺满地的西瓜。
南城拐子泵站是固海扩灌系统最后一个泵站,把黄河水送到固原市三营镇甘沟村后,原本靠天吃饭的田不断壮大,马铃薯、枸杞、黄芪等纷纷落户,撑起了群众的腰包。六盘山雪川农业公司流转了5.3万亩土地,利用最先进的高效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出了最优质的马铃薯。“群众知道百公里扬水上来,有多不容易,都自发珍惜水、爱护水,支持我们发展高效节水。和大田漫灌相比,产量没减少,水指标节约了。”站长马强说。
固海扬水工程受益范围再次扩大。2022年7月,海原县西安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从固海扬水工程六干渠取水,将向海原县关桥、西安、海城、贾塘4个乡镇23个行政村的6.5万余人送去幸福水,以缓解当地群众发展用水难题。
2018年至2022年,固海扬水灌溉面积“长”到161.79万亩,灌区粮油总产84.64万吨,农林牧总收入44.44亿元,灌区农民人均收入8756元。
黄河水浇灌的“红色宝石”——中宁枸杞。
“40多年来,这项民生工程不止为我区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而且为我国西部干旱带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宁夏固海扬水管理处副处长张印说,灌区山区移民较多,工程的建设极大减轻了山区人口压力,有力支援了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使山区生态植被得到恢复。
今年年初,宁夏这项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生态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入选我国117项“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水还是那水,西海固今非昔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征程上,固海扬水工程将担起新使命,再创新功绩。(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文/图)
[ 责编:孙宗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