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 Chaoying
自2000年来,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公共文化建筑在无数个中国城市中落成,不论是由世界级外国建筑事务还是国有顶级设计院操刀,这些公共建筑都被寄予了 成为地标,带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厚望。
天津滨海科学馆是Bernard Tachumi首个在中国建成的大型项目 Kris Provoost
大同美术馆, Foster+Partners Yang Chaoying
鄂尔多斯城市与艺术博物馆, MAD Shuhe
一个地区可以 依靠某个单体文化建筑和巨额投资,理想状态下可改变社会和经济状况,这样的模式,在建筑和社会学科中被称为 “古根海姆效应”。
外媒文章,标题为 “毕尔巴鄂效应:弗兰克盖里是如何掀起一阵全球浪潮的”
作者|三水金
编辑|Yihan
01 古根海姆博物馆与“古根海姆效应”
关于“古根海姆效应”, 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
建成于1997年,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这座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艺术博物馆改变了整座城市的命运, 从原先由于第二产业的落魄而濒临瓦解的城市,变成如今西班牙最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
古根海姆博物馆投影艺术 Getty Image
古根海姆博物馆每年为城市创造 434.6百万欧元的GDP;自建成以来也创造了超过 9000份工作,在这里举办的文化活动从 每年不到80个,到如今超过 1000个。
古根 海姆博物馆投影艺术 Getty Image
这样的故事,听了不免会让政治领袖眼红: 一个迫切需要改变的地区,一笔投资和一栋文化建筑的奇迹。
然而,古根海姆博物馆给毕尔巴鄂带来的效应,并不是这单单这一栋建筑的功劳, 其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跟进项目始终以居民为主,才是这座城市20年来发生巨大改变的根本原因。
毕尔巴鄂夜景,远处为古根海姆博物馆 Getty Image
90年代末期,毕尔巴鄂面临经济转型的窘境,需要跳出第二产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 经济结构转型;政治上,1988年的Ajuria Enea条约将巴斯克地区(毕尔巴鄂城市所处辖区)所有 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对抗区域分裂主义恐怖分子ETA;与此同时,在已有的纽约博物馆之外, 古根海姆基金会也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城市建造分馆。
古根海姆场地周遭规划示意图,右上为博物馆基地
在这样综合背景之下,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也仅仅是 毕尔巴鄂城市的一系列复兴项目之一。 其他公建项目为毕尔巴鄂增加了可持续的公共交通设施,增建公园;政府与私有投资方合作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让居民的收入能够跟上逐渐提高的消费水准。而这一切都藏 在了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博物馆后面。
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故事过于简单化的后果,就是在那之后的20年里,世界各地兴起了一阵 “地标性建筑”的浪潮: 发达国家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来振兴处于后工业时代的小城市,而发展中国家则以此推进城市化,刺激经济的发展。
全球文化基础设施指标 (2016)
76%建成项目为博物馆, 已宣布项目中65%为博物馆
来源 Global Cultural Districts Network.
“
如果要让一个建筑项目在当地的发展中起到催化反应,它必须是一个完整缜密的城镇规划中的一环,并且(建筑项目和规划)必须将重点放在当地居民身上。
”
0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标文化建筑
如果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造博物馆建筑的推手是私有收藏家,那在中国, 政府对建造博物馆的热忱则既有历史性,也有当代性。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每县都要有博物馆,每个公社都要有展览馆。”200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出号召,称中国将在2015年前打造1000家博物馆。
虽然难以仅从时间先后关系上推断是否是对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效仿, 地标性文化建筑却是各级政府快速启动一个地区发展的捷径,因此地标性文化建筑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 自1978年起到2018年,40年间中国博物馆从原先的349家增长至超过5000家,文博单位已经变成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缺少针对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有效的监管,许多建成的博物馆,艺术馆是空有其表。一方面是缺少实在的展品来填充,另一方面,不完善的运营和监管机制导致了 “一人多职”现象的存在:一个人既是开发商又是收藏家,也可以是馆长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领导。
“
公与私的关系如此错综复杂,以至于人们很难想象‘腐败’到底从何处开始,又在何处结束。即不存在真正的博物馆机构,那么也就不存在真正上的利益冲突。
”
摘自 黄韵然 “中国的美术馆热潮”
藏在博物馆项目背后的,还有庞大的房地产开发。在中国的政策之下,剧场,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服务人民”的建筑,成为了开发商占有公共土地最简单的一个策略。
“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文化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民主化服务人民的政策,因此它们也对那些急需获得政府批准从而为其大型施工项目占用土地的私人开发商起到了重要作用。
”
(摘自 黄韵然 “中国的美术馆热潮”)
与房地产开发相似,博物馆这一类文化性公共建筑往往是保障一个区域未来发展的政治噱头。建筑物建成后却没有配套的公共设施支持,或是建筑物被刻意选在远离城市居民密集的地区,以此来“启动”新的市中心的发展。
郑州美术馆新馆位于中原中央文化区,与周边居民相隔甚远
在山西大同,2009年时任市长耿彦波启动的“一轴两城”规划中的御东新区,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师的作品:
2019年普利兹克获得者矶崎新设计的大同大剧院, Foster+Partners设计的大同美术馆, 哈佛大学教授Preston Scott Cohen操刀的大同图书馆, 澳大利亚事务所Populous设计的大同体育中心, 崔恺院士设计的大同市博物馆。
“一轴两城”所启动的一系列大小工程,在耿彦波调离职位后,资金短缺而难以推进。据估计,2013年大同市政府负债率超过100%,负债超过20亿人民币。西城墙修复工程于2015年正式恢复,2016年最终完成。
外媒报道,文章题目“中国的幽灵城市终于在经历数年的空荡荡的街头后醒来”
另一个案例,是毗邻戈壁沙漠的鄂尔多斯市的康巴什区。
康巴什区在2004年的规划中,希望通过建设大型广场,购物中心,住宅楼和政府建筑来吸引周边地区的居民迁入, 预估2020年能够达到30万居民人口。
与大同相似,地标性建筑例如由MAD设计的鄂尔多斯博物馆,DnA设计的鄂尔多斯美术馆已拔地而起,但2021年人口仅有12万左右,并且城市还面临着人口减少,缺少个体商业和新兴产业的刺激来吸引更多的 居民迁入,保证长久的发展。
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中,地标性建筑并不是城市经济转型,基础设施更新的契机,而仅仅是宏大的政治拼图中的一块,这样的建设时而搁浅,过程中民众缺乏参与感,建筑建成后也难以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感。
03 古根海姆效应转译的成功案例
位于法国雷恩斯小镇, 在上个世纪的世界大战和纳粹占领期间摧毁严重,后来兴起的采矿业不仅仅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日后的衰败也让整个小镇陷入荒废的边缘。2004年,法国时任总理拉法兰宣布选择雷恩斯的一块前采矿场,作为 巴黎卢浮宫分馆的场地。
二战后雷恩斯小镇矿区废墟, 图片来自:Schutz Group Photographers (Washington, D.C.); May 10, 1919Library of Congress Prints and Photographs Division Washington, D.C
当地政府表示,雷恩斯卢浮宫分馆将学习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同时也是法国私人文化艺术机构在 21世纪初所进行的“去中心化”运动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法国私人文化艺术机构希望 通过在法国边缘地区建立博物馆艺术馆的策略来促进文物与艺术品的流动,让不仅仅是巴黎市民,也让其它地区的居民能够方便地看到这些作品。
Iwan Bann
雷恩斯小镇本身坐落在法国北部,距巴黎两个半小时车程,向北毗邻比利时。 通过铁路和高速,欧洲西北部国家的居民可以很轻松到达。
卢浮宫雷恩斯分馆的设计,则选择了来自 日本的普利兹克奖得主SANAA操刀。展馆的设计继承了SANAA一贯对 打破建筑与自然边界的理念, 制造轻盈的感觉。
Iwan Bann
建筑接近大地匍匐展开,由五个翼组成。连续交替的玻璃与2mm铝制板作为建筑立面, 反射周边的景观,让建筑与周边融为一体。
Iwan Bann
恰当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私人机构的资金支持,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加成,这三个成分都是古根海姆成功因素,但若说卢浮宫雷恩斯分馆所学到的精髓, 是将地标性建筑与长期的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在落实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当地居民意见的关注。
卢浮宫雷恩斯分馆项目由两个主要委员会推进, 一个是“总指挥部”,负责将与地区公共利益相关的内容带入项目的讨论,由辖区议会成员组成; 另一个“执行委员会”则由巴黎卢浮宫相关负责人来指导的,组成科学和文化研究团队来保障项目的落实。与此同时,另一个 “协调委员会”负责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了解当地需求,来保证项目建成后能够融入社会。
Euralens官网,来自社会上各个相关行业代表向机构提出需求
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ERDF),但投资方也包括当地的银行,零售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相邻城市的政府工商部也对这个“竞争对手”的博物馆进行了投资。
有学者提出, 卢浮宫雷恩斯分馆并不单纯是当地政府想要一枝独秀的手段,而是催发更大区域性规划支持的领头羊。
紧随着博物馆的建成,为了能够系统地 将博物馆带来的有益影响扩散至周边地区,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成立了一个区域性的联盟Euralens,其中不仅仅有来自政府的代表,还有来自大学,文化部门,旅游行业等与区域发展息息相关行业的领袖和代表,至今仍致力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Euralens官网,截图为展示艺术博物馆周遭辅助场馆基础设施的规划
Eurolens官网,以雷恩斯为中心建立起相互关联的城市发展脉络
Euralens官网,历年来雷恩斯在内的联合城市发起的一系列多样的振兴项目
在这样的结构之中,一栋坐落在 0.2平方千米土地上的地标性建筑,为 76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超过 55万人口带来的效应。
Euralens官网,卢浮宫分馆对周遭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除了地标性文化建筑,雷恩斯小镇所在的区政府推进将前采矿区列入欧盟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工作, 在将城市国际化的同时,不丢失当地的身份和自信。
UNESCO官网,雷恩斯小镇所处的盆地矿区被列入其中
的确,地标性文化建筑能否推动一个区域的振兴或发展,最关键的是当地居民的认同感,项目能否产生“社会粘性”。而产生“社会粘性”最有效的手段便是 创造就业,带来收入,避免生活成本上升而驱赶走原有的居民(地区乡绅化,精英化)。
“
在后工业城市的振兴计划中,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创造工作。
”
另一方面,在国际化的同时如何保证原有居民的归属感,文化自信,形成当地独有的产业,也是“古根海姆效应”成功的关键。
-
“
并不是说‘古根海姆效应’是一个杜撰的传说,而是说这样的案例就像一本书一样,读者需要如何去不曲解本意,来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成功依靠的
并不是宏大叙事或建筑的英雄主义,
而是长久的城市规划和系统的贯彻落实。
尽管前者有时成为了政治上的捷径,
也并不代表建筑设计完全成为了政治的附属品。
只是说,随着大拆大建时代的结束,
设计的对象和目的会变得越来越具体。
设计是为了谁?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地标性建筑若想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必须回答:
如何让居民参与到建设?
当地居民如何长久受益?
建筑如何激发本土潜力?
Reference:
https://www.greeneuropeanjournal.eu/the-guggenheim-effect-pride-and-prejudic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7/oct/01/bilbao-effect-frank-gehry-guggenheim-global-craze#:~:text=It%20has%20given%20its%20name,shaped%20buildings%20the%20world%20over.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architecture-design-blog/2012/dec/05/louvre-lens-sanaa-art-museum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1-09-01/chinese-ghost-cities-2021-binhai-zhengdong-new-districts-fill-up
https://www.time-weekly.com/post/2327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CQGO4AG60521HTSN.html
https://milanpatrick8.wixsite.com/ww1-us-photos/lens
https://www.map-france.com/Lens-62300/road-map-Lens.html
https://www.euralens.org/territoire/villes/lens-ville-centre.html
https://whc.unesco.org/en/list/1360/
Borin, Elena & Paunovic, Ivan. (2015). THE CASE OF LOUVRE-LENS: REGIONAL REGENERATION THROUGH CULTURAL INNOVATION. 10.15308/sitcon-2015-248-251.
百家观点丨动辄上亿的利润,玩元宇宙建筑的人都赢麻了吗?
百家观点丨《安邸AD》魔都园林办新展,如何探讨“家”之永续?
百家观点丨猫咪来当救世主?奥斯卡神作想不周全的,建筑师接着想!
百家观点丨如何用设计“预定”一款网红展?
百家观点丨当公共空间开始敌对“城市流浪者”,设计师真的“无罪”?
百家观点丨阿贾耶“加纳大教堂”被要求退设计费?5个项目3亿美元,党派之争还是违规?
百家观点丨新东方文化带货火出圈之后引发的建筑idea浪潮
百家观点丨7棵西湖柳树引争议!从秋水山庄到书院门,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百家观点丨界线在哪儿?
百家观点丨最能代表杭州的三个地标建筑,网友最喜欢的原来是…
百家观点丨会摄影的建筑师才是好的建筑师
百家观点丨不做炮灰、不做卷王、如何拿捏专业的国际建筑竞赛?
百家观点丨佐藤大在京都清水寺修了一条“天空之径”,美到窒息却颇受质疑?
百家观点丨“令人心动的offer”要拍建筑师?网友:看完劝退,请编剧放过我们!
百家观点丨2026世界杯举办地公布,都不及卡塔尔"2022"大楼出圈!建筑远比足球吸睛?
百家观点丨带个建筑师一起上太空
百家观点丨房子是居住的机器,吗?
百家观点丨 多薄,才算是薄?-Mark Wigley评SANAA(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百家观点丨永别了,“食神”取景地!红了46年的香港珍宝海鲜舫
百家观点丨备受期待的蛇形画廊惹热议,这位艺术家创作的“黑色教堂”,为何只有2星评分?
百家观点丨10家新生代建筑事务所,会有30年后的普利兹克得主吗?
百家观点丨现代城市需要怎样的停车场?在水泥地上画框的时代该翻篇了!
百家观点丨建筑文学爱好者在长三角体制内的所思所想
百家观点丨室内设计师待遇调研报告
百家观点丨我在楠溪江芙蓉古村,体会乡土温情
百家观点|2021年,值得细品的十大国内建筑
百家观点丨100年后的建筑师会是啥样?
百家观点丨2021年国内外20大建筑热点
百家观点丨四个关键词看 2021 建筑竞赛
百家观点丨2022最新交互设计趋势
百家观点丨10个懂生活的创意人,为何偏爱不一样的“城市烟火”?
百家观点丨现在的建筑学,是否值得报考?
百家观点丨建筑师的社区微更新初体验
百家观点丨消费行为变迁下,快闪乐园模式如何为品牌IP赋能
百家观点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非常”与“业余”
百家观点丨To建筑师:你的故事感动了谁?
百家观点丨地产下半场,设计企业向死而生
百家观点丨问题不是“毛胚房“,而是什么是“违建“?
百家观点丨如何全方位创新以人为本的设计?
百家观点丨品牌扎堆做纸刊,是自嗨还是直击用户心智?
百家观点 | 一座城市为什么需要书店?
百家观点丨妹岛和世/库哈斯/赖特/英格尔斯这些建筑大师你了解多少?
百家观点丨2021十 大丑陋建筑诞生,冠军毫无悬念
百家观点 | 从社群到节日,背后藏着什么运营逻辑?
百家观点丨世上最令人艳羡的工作终究绕不开建筑
百家观点丨日本关东地区和港深TOD的一人称体验比较
百家观点丨为什么美国大城市不修二、三、四、五环?
百家 观点丨从“疮痍”到“创意”,上海百年工业遗迹如何“活”在当下?-上篇
百家观点 | 用不上的建筑师可以换个不锈钢盆吗?
百家观点丨八个公路客运站的八种思考
百家观点丨设计竞赛如何影响一座城市?
百家观点|现在开事务所怎么那么难?
百家观点丨在加拿大学习艺术设计,真的毕业即失业吗?薪资标准到底是什么?
百家观点丨大部分设计院的真实薪酬体系,这就是所长不吃食堂的底气?
百家观点|建筑作品集如何合理呈现“女权主义”?
百家观点 | 室内设计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竟然是?
百家观点丨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是怎么发展的?
百家观点丨今年建筑行业寒冬能否成为一个机会?
百家观点丨如何设计环境观察站?(绕过阿尔伯兰海的物理和法律边界)
百家观点丨当代共享生活: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
百家观点丨荆州57米关公像斥巨资拆卸,打着“文化地标”旗号的城市废墟,为何屡禁不止?
百家观点丨库哈斯与纽约的资产阶级神话
百家观点丨风雨飘摇中的海地难民住房现状
百家观点丨覆巢之下,阿富汗的建筑遗产将何去何从
百家观点丨东京是如何管理城市扩张的?
百家观点丨来自设计生的呐喊:室内设计≠搞装修!
百家观点丨今天聊聊那些著名电影中的建筑故事
百家观点丨设计学院是否不如综合类大学?
百家观点丨招不到人的深北,挤破头的上海
百家观点丨被东京奥运会的“阴间”装置吓到了?莫非,他们眼中的艺术并非你我眼中的艺术?
百家观点丨全球木材价格大幅下降,为何木建筑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百家观点丨当建筑师看到自己设计的第一幢建筑建成时内心是怎样的?
百家观点丨反内卷,这建筑界奥斯卡不要也罢!
百家观点丨中国建筑设计圈子图解
百家观点丨15家明星事务所项目量大比拼,扎哈、让努维尔、OMA…谁才是“内卷之王”?
百家观点丨建筑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谈建筑学的本体价值及建筑学教育的致命危机
百家观点丨儿童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百家观点丨停车场是如何破坏美国城市的?
百家观点丨 景观设计师择业指南
百家观点丨王澍:触碰另一个世界的边缘
百家观点丨《五十里桃花坞》,明星的乡村振兴?
百家观点丨室内设计师择业指南
百家观点丨欧美小而精的事务所,做的是中国的地标建筑项目
百家观点丨 “提高设计费”——激起设计圈水花的一则倡议
百家观点丨王澍谈尺度: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房子
百 家观点丨 我们的城市是否只存在一种未来?友谊书展再思辨
百家观点丨中国建筑的基本概念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空旷的虚体。
百家观点丨如何成为加拿大和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百家观点丨复盘:从东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去向看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变化
百家观点丨为什么建筑师喜欢“砖”?
百家观点丨比丑更难忍受的媚俗建筑
百家观点丨70后事务所如何撑起日本当代建筑设计?以Studio Velocity为例
百家观点丨在乙方公司之间换赛道是否值得?
百家观点 | 不想当网红的建筑师不是好建筑师——论网红建筑和新工匠精神
百家观 点 | 为何今年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中,本校生全军覆没?
百家观点 | 画饼的设计公司老板忽悠不了95后
百家观点 | 哈佛GSD大陆招生降低至此的原因是什么?
百家观点 | 建筑+人工智能,未来在何方?
百家观点 | 未来建筑是什么样?
百家观点|44个建筑师才懂的“行话” (基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