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长了个“包”?专家:可能是“耳廓假性囊肿”

原标题:耳朵长了个“包”?专家:可能是“耳廓假性囊肿”

63岁的李大叔1个多月前一夜醒来发现左耳朵长了个包,摸上去不痛不痒,也就没当回事。哪知过了一个月,耳朵上的包非但没有缩小,还越长越大,还经常感觉耳朵热热的有点痒。这么长时间没消下去,李大叔心里没底了,心里嘀咕:“该不是长了肿瘤了吧?”于是急急忙忙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门诊医生告诉他,这是“耳廓假性囊肿”,不是肿瘤,只要通过手术治疗,很快就能康复。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王鑫教授介绍说,耳廓假性囊肿(习称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是原因未明的耳廓腹侧面局限性囊肿,因其囊壁无上皮层,故称假性囊肿。是耳科常见病,常好发于中年男性。目前耳廓假性囊肿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局部受到某些机械性刺激,如无意触摸、挤压等,而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组织间出现反应性渗出液积聚有关。

耳廓假性囊肿是多位于舟状窝、三角窝及耳甲腔的单侧病变,一般不侵及耳廓后面,患者多偶然发现耳廓前面上方局限性隆起,逐渐增大,外观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直径一般1-5 cm 左右。随着时间推移,经过4-12周囊肿逐渐增大,可有胀感、波动感,大多有热感或痒感,常无痛感。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或血水样液体,抽后不久又复发。

王教授说,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早期仅表现为增厚,无明显液体者,可用超短波、磁疗、冷冻等物理疗法。以控制渗出,促进吸收;

二,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法。有积液者,用空针抽尽局部积液,加压包扎。但此方法复发率高,抽后不久又复发,不建议反复穿刺;

三,囊肿内注射药物:可于穿刺抽出囊肿积液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平阳霉素、乙醇等多种药物。药物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或者抑制囊内蛋白渗出,减轻软骨膜水肿,达到有效治疗。尽管有效,腔内激素注射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皮肤色素改变,皮肤、软组织和软骨萎缩以及潜在的全身副作用;

四,开窗治疗:于囊肿隆起下方做切口,清除积液,通畅引流,轻压纱布包扎,以促进囊肿相贴合,加快愈合;

五,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耳廓假性囊肿,可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舌形皮瓣保留囊肿表面皮肤、去除病变囊壁软骨,保留背面软骨,术区荷包缝合加压固定。此方法自开展以来已成功治疗20余例,能有效预防囊肿复发,耳廓形态恢复正常,得到患者一致好评。(张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