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沂北根据地村子里,来个五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人。他们急慌慌找到村长,说:“我们是八路军,被日军打散了,你给我们准备点好酒好菜吃。”村长认为有诈,找到通信员说:“来客人了,你去博山买点好酒。”
博山正是八路军1团的驻地,经过1团的查验,事情的真相才浮出水面。1941年11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2营4连在营长侯志林和连长柴延太的带领下,顶着寒风,朝沂水城行军。营长侯志林神神秘秘,只是说执行秘密任务,而4连长柴延太在队伍最后面,不时朝背后高喊:“6连的同志们跟紧了。”
实则4连的背后,没有任何其他兄弟部队,他们是一支孤军。连文化教员董良仲这时心里满腹疑惑,为什么部队执行秘密任务?连长还要高声呼喊,不怕暴露吗?为什么副营长、营教导员都没有跟来,难道是执行其他任务去了吗?
董良仲问4连其他同志:“连指导员去哪里了?”得到回答:“马洪南指导员被侯营长叫去了。”4连指导员马洪南被叫到营部,侯志林借口开会,直接把马洪南留在了营部,不准离开了。部队朝着沂水挺进,侯志林时不时爬到高处,骂道:“5连和6连怎么还不跟上来,延误了战机,我要处分他们!”
经过一夜行军,2营4连抵达距离沂水8公里处,部队在一个村子里休息。随即,在侯志林的命令下,村子各个出口都派了岗哨,严禁战士们进出。侯志林对4连的战士们说:“不让战士们外出,是怕敌人发现,也是怕偷袭计划暴露出去。”
董良仲经过一夜行军,依旧倦意全无,感觉事情太蹊跷了。这时,4连几个排长也在商议,事情有点反常,最终派董良仲去营部看看。董良仲不顾疲劳,来到营部,就被门口的卫兵拦了下来,说“营长正在休息,要求任何人不准打扰。”
董良仲看见不到营长,就说:“我见一下柴连长吧,有件事问他。”哨兵同样回复:“柴连长也在休息,不见任何人。”董良仲回去了,三位排长感觉出了大事,为了警惕发生意外,随即三位排长展开了行动。
一排长率部占领了村子北面高处,并在沂水方向排出暗哨;其他排长按兵不动,等待事情发展,再展开行动。而这时的1团2营副营长庄中一,发现4连一夜之间“无故脱队”了,赶紧汇报到团部。
李福泽团长召集团里的领导同志,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2营教导员提供了一个重要情况,那就是“2营营长侯志林和4连连长柴延太最近常常聚在一起,两人在屋里小声交谈,不知道商议什么事情?”
由此,1团判断侯志林很可能裹挟4连,准备叛变投敌了。随即,李福泽团长命令原2营营长,如今的团参谋长高文然骑马去追4连。在4连驻扎的村子里,形势也愈演愈烈,侯志林和柴延太急迫要求4连将士往沂水挺进。
董良仲和三位排长已经感觉到,侯志林和柴延太想要叛变,但是还不能确定。董良仲冒着危险,再次去到营部,侯志林和柴延太发现了1排的动向,彻底狗急跳墙,掏出手枪就要往外冲。董良仲高喊:“侯志林和柴延太叛变了”,然后开了一枪。
这一枪,董良仲是朝天开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叛徒,让他们举手投降。但是丧心病狂的侯志林和柴延太,并没有迷途知返,带着几个人冲出了村子。三位排长知道枪声已经惊动了沂水的敌人,为了避免被敌人围攻,只好放过了几个叛徒,率部往团部撤退。
最终,侯志林和柴延太带领三名警卫,狼狈逃窜出去。他们跑了几天又饥又饿,连滚带爬来到沂北根据地一个村子,就想要凭借“八路军”的身份,要吃要喝。他们穿着军装,来到村长家里,直接对村长说:“同志,我们是八路军,被日军打散了,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你给我们准备点好酒好菜,慰劳一下我们。”
村长看着五人的军装,确实是八路军的军装,但是看到五人鬼鬼祟祟的神情,又感觉有问题。于是,村长为了稳住五人,边杀鸡边让人把通信员喊来。通信员一会儿来了,村长把他叫到脱鸡毛的大盆旁,悄声嘱咐:“来了客人,博山有好酒,你去买一点回来!”
“客人”代表了汉奸,这是在革命斗争中,村长同通信员的暗号。通信员赶快往博山1团驻地赶,报告了1团发现五个汉奸的消息,1团认为这就是逃走的几个叛徒。随即,在通信员的带领下,1团把村子包围起来。
侯志林和柴延太惊慌失措,妄想逃出村子,在激战中,侯志林这个叛徒被当场击毙,柴延太连同三个警卫举手投降。柴延太等人交代了叛逃的原因,原来侯志林在攻打朱位时,奉命在北门堵住敌人。谁料侯志林慢慢腾腾,抵达攻击位置时,敌人已经被放跑了,受到1团的严厉批评。
侯志林由此起了反心,开始同柴延太等人勾结,妄图裹挟4连投敌。查证了叛徒的罪行后,鲁中1旅旅长王建安进行宣判:“判处四个叛徒死刑,立即执行枪决!”响亮的枪声响起,四个罪大恶极的叛徒,最终被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