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捡漏,店主以为我傻,而我却十分开心

2024-01-15     历史两张脸

原标题:马未都:最刺激的一次捡漏,店主以为我傻,而我却十分开心

导读:捡漏,是收藏圈专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指收藏爱好者以极低的价钱,从不识货的卖家手中,买到价值连城的藏品。在古玩圈,经常会听到有人依靠捡漏一夜暴富的故事,因此捡漏一直是收藏爱好者心中梦寐以求的事情。

对于捡漏,收藏大家,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馆主马未都先生最具发言权。据现在公开的资料显示,马未都青年时曾到北京郊区的农村插队,在此期间他喜欢上了研究老物件,特别是老家具。多年的插队生涯,也让他在农村见到了很多民间流传下来的文玩古董,丰富了阅历,为今后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础。

马未都曾坦言,在八十年代的古玩圈,只要有眼力,捡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比如当年他还在报社工作时,曾到上海出差,工作之余他就到了友谊商店闲逛,因为这里经常会有官方的珍贵文物出售。

这次他进了商店后,一眼就见到柜台的角落里摆着一只碗,做工非常精美,看画工应该是乾隆时期的官窑。当时友谊商店标注的价格是3万元,但并不是人民币,而是外汇,因为友谊商店主要是赚外国人钱的。

这是一个天大的漏,一只乾隆官窑碗,价值何止百万。即便如此,马未都也没有能够买到这只碗,因为当时的3万元,还是外汇,对于年轻的马未都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当他多方奔走,借到钱再次赶到友谊商店时,这只碗已经被人买走了。

仅仅过去一年,这只乾隆官窑的碗就出现在了香港的拍卖会上,最终的成交价是850万人民币。这就是八十年代中国古玩行业的情况,只要你有钱,有眼力,捡漏就很轻松。

虽然古玩市场上真品越来越少,但马未都还是喜欢去逛,用他自己的话说:“逛市场、地摊,能让我跟上时代的发展,了解现在文物造假的方式和手段,时刻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

一次,马未都在北京一处古玩市场闲逛时,走进了一家店铺,打眼一看,马未都就发现这家店铺门面虽然不大,但物品齐全,而且真品居多,可见老板也是一个识货之人。转了一圈下来,马未都在柜架上发现了一个落满尘土的白底青花梅瓶,从画风、造型上看,是一件典型的康熙时期的官窑瓷器。

即便如此,店主还是开了一个高出民国瓷器两倍多的价钱,可见店主是将马未都当作了什么都不懂的傻子,准备宰他一笔。不过马未都心中却十分开心,经过与店主一番套件还价后,他以及低的价钱就将这件梅瓶收入囊中。

听了这话,马未都更美了,他说收藏就是这样,当你十拿九稳,认为别人是“傻子”时,也许你已经上当或是与宝贝失之交臂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76a9c079a646cc91f7d5887c540c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