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侵删
当你的孩子经过肉嘟嘟软绵绵的阶段,又很努力的突破了蹒跚学步呀呀学语的阶段,那么恭喜,你的孩子即将进入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
可怕的两岁
。大部分家长都以为,所谓的“可怕的两岁“是从两岁开始的,大错特错了!通常这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是从宝宝
一岁半左右开始,到两岁半左右结束
。
经历过的妈妈应该都是它的
可怕
,没经历过的想必也听说过。这个时期的宝宝们,心里的变化过程是这样的:“我想要的东西就必须的是这样子的”、“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呀?!”、“我是最棒的!我什么都可以做!”、“我想要这个,你也得要这个”,都是一些比较主观的想法。
一、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秩序感。
我家大娃是大概
18个月左右
出现的。比如,虾片和米饼必须吃完整的,不完整的坚决不要,自己拿到手里不小心弄碎了,马上就全扔地上,说不要了,并且生气大哭。比如,吃饭要先吃米饭,再吃菜,并且不能拌在一起。再比如,拿自己喜欢的小汽车给二娃,二娃如果不接受,他就会气得大哭,“妹妹咋不要呢!”。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被他弄得哭笑不得。
图侵删
二、特别叛逆,否定家长说的一切。
这种叛逆体现在你让他做什么他都说
不不不
。我家两个娃的就是这样,喊他们吃饭,“不不不,不想吃”;喊他们学英语,“不不不,我要玩积木”;喊他们睡觉吧,“不不不,我要玩汽车”;还有最奇葩的就是,你问他是想要这个东西吗?他回答你不不不,然后当你看向另一个东西的时候,他马上就哭了!真是莫名其妙。
图侵删
三、“我什么都会”,全能选手上线。
我家二娃这个方面比较明显。她要是想干点什么,
绝对不需要家长帮助
,我要是想辅助下,马上就把我推开,但自己要是干不好或者不顺心,那就不分场合地点的哭起来。比如,她想要学着大人扫地,拿起工具,但不会摆弄,那就气得直接摔东西跑一边哭去了;再比如,拿着汤碗喝汤,不能扶着,必须她自己拿着,我的手碰到碗她就扒拉走,感觉自己特别厉害。
图侵删
一、自我认知和自我能力不匹配。
说简单点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明明不行,他就认为自己可以,他们还不会分辨事情的难易程度,危险与否。
二、全能自恋感爆棚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将自己和妈妈(长期陪伴者)分开,认为我和妈妈浑然天成的一体。因为在宝宝们还能没有行动能力的时候,都是妈妈(长期陪伴者)在替他们完成所有事,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就认为,妈妈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我想吃糖妈妈也想吃,这就导致你们如果意见分歧,他就会大发雷霆或者大哭大闹。
图侵删
一、不要让孩子做是非题,要做选择题。
意思就是,不要问他要不要,而是问他要A还是B。举个例子,要吃饭的时候,妈妈就可以问宝宝,你是想吃玉米还是想吃面条?这样通常孩子就会思考到底是玉米还面条,而不会一上来就说“我不吃饭”了。
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招超管用,我会在大娃无理取闹的哭的时候,突然跟他说“妈妈问问你,小兔子有没有尾巴?”,我家大娃会立马回答我“有”,那我会接着这个劲头一口气连着问好几个动物,他基本上就只顾得上回答我而忘记哭了。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家宝宝平时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图侵删
三、立规矩和原则的最好时期。
其实这个阶段正事父母立规矩的最好时期,你需要在和他们日常交流中就把原则和规矩告诉他们,比如,吃饭之前要洗手,睡觉之前要刷牙,掉在地上的食物不能吃,别人的东西不能抢等等。在他们树立自己的规则前,引导他们。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矛盾的发生。
图侵删
四、 不要命令他们,要耐心,有共情。
在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不要太凶巴巴地对他们吼叫,或者过于严肃的命令他们不许哭闹,应该是轻轻的抱抱他们,安抚一下,表示理解,“妈妈知道你想要的吃一个棒棒糖,但是你已经刷牙了,那我们明天早饭后吃一个还是午饭后吃一个呢?”类似这样的语气,也会起到缓解孩子情绪的作用。
千万不要冷暴力,不要转身走开,将孩子自己留下,这样他会由胡闹的情绪转成恐惧害怕,这是对他的伤害。
图侵删
理解
耐心陪伴
见招拆招
如果你们也有什么好的方法,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