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借势灾后恢复重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注重补齐民生“短板”。如今的玉树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昂首阔步行走在已然铺就的康庄大道上。
沿着214国道一路向北,来到地处三江源腹地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
四月的称多,天高云淡。辽阔的嘉塘草原,苍茫大地上裸露着身姿的干草,即使枯黄却依然迎风劲挺。草木在寒冷的气候中还未完全苏醒,勤劳的称多儿女却早已忙碌穿梭在田间地头、扶贫车间。
特色产业铺就脱贫路
称多县高原牦牛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整洁明亮。先进的加工工序一环扣一环,从清洗到精挑细选分割,然后预煮和分选半成品,再炒制卤制到烘干风干,而后晾肉和包装,最后经过高温杀菌和微波杀菌,装袋装箱产品检验入库……每一个加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称多高原牦牛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玉树州最大的以养殖、收购、加工、销售唯一的肉食品冷鲜、冷冻、熟食制品精加工进出口企业,同时也是玉树州肉食品行业市场销售最大的企业。
为了加快灾后重建,2011年以后称多高原牦牛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以玉树地震恢复重建工作为引导,充分发挥青海省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精准扶贫的理念,以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无偿捐助,资助困难学生,吸纳贫困户就业等形式,树立了良好的扶贫形象。其中,带动公司和销售卖点的就业人数为356人;地区农牧民每人全年增收35000元,增加了农牧民实际收益,同时也促进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合作社帮助农牧民走上致富路
称多县的珍秦镇十一村属纯牧业乡镇,在2840平方千米的草山上生活着402户1605人。地广人稀、资源匮乏让十一村村民的生活处境举步维艰。十一村的村主任久美旦周明白,必须依靠特色才能走出新路子。2016年,十一村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村里72户291人入股合作社,整合牲畜、整合草场,开始踏上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珍秦镇合作社始办于2015年,当时大部分群众不愿意加入,反对率占70%以上。但是,向阳村党支部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嘉塘草原上第一个具有时代内涵的新型合作社——珍秦镇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016年至2018年合作社分红逐年递增,群众也越来越认可,入股的村民一个个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久美旦周回忆道。珍秦镇十一个村,村村都有合作社,群众的认可度达100%。去冬今春发生特大雪灾中,合作社的牲畜死亡率几乎为零,凸显了合作社综合功能的作用,群众对合作社更是赞赏有加。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授人以渔”。采访过程中,久美旦周带记者去了曲多家。刚开始办起合作社时,曲多并不愿意进入合作社,但看到村民逐步过上好日子,分红逐年递增。他便在2016年将家中的40多头牛入社,剩余的20多头牛平日轮流放牧,进行轮班制度。曲多说:“现在条件好了,多亏党委政府的关怀与帮助,合作社让我们脱了贫,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牲畜有保障。
玉树灾后重建的十年,也是玉树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十年,2015年,全国吹响精准扶贫的冲锋号,玉树也拉开了向贫困宣战的序幕,五年来,玉树州已经实现一市一县贫困摘帽,绝对贫困“清零”目标成为现实,玉树这座高原新城将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青海羚网记者 亚君)
作者:亚君 来源:青海羚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6zqeXEBrZ4kL1ViFo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