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183万,刘德华和郑秀文出演的这部电影究竟“烂”在了哪里?

2023-06-11     生活如梦

原标题:票房183万,刘德华和郑秀文出演的这部电影究竟“烂”在了哪里?

《钟无艳》《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龙凤斗》《盲探》……

郑秀文每次主演的电影都是票房与品质的保证,然而在2019年,由她领衔主演、刘德华友情客串的《花椒之味》居然只拿到了内地183万的票房。

这部电影讲了什么?不好看吗?郑秀文没有市场了吗?

本文将深度解读这部被低估的作品。

一、4+1模式

电影《花椒之味》改编自张小娴的小说《我的爱如此麻辣》。

故事讲述了一个“花心”的父亲分别有过3段婚姻,生下了3个女儿,、如枝、如果。

这三个女儿分别在大陆、香港、台湾。

父亲死后,三个女儿才第一次见面,来参加父亲的葬礼。

父亲留下一间火锅店的烂摊子,三个女儿此时都面临人生的挫折时刻,于是就在火锅店里渡过了一段时间。

为了讲好这个故事,这部电影“不明觉厉”地采用了好莱坞的4+1叙事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把影片砍成4段讲故事,这本是运用在“商业片”的操作,却被《花椒之味》这样的剧情片发挥到淋漓尽致。

第1部分:建置(前25分钟)

“4+1”模式是要求是在影片开头的前25分钟内,必须讲清楚主角人物所在的世界,明确主角有什么目标,并出现一个转折点结束这一部分。

《花椒之味》如何做的呢?

开场快速点明如树是一个备受压力的公司职员。

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得知父亲去世,在父亲葬礼上初次见到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如枝和如果。

如树打算卖了父亲的火锅店,但是在买家来的当天,又舍不得,改变主意决定继续经营火锅店,

以这个转折为第一部分建置部分的结束。

第2部分:复杂情节(第25-50分钟)

要求在25分钟内让主角置身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处境中,并用一个重大事件结束。

《花椒之味》怎么做的?

如树决定经营火锅店,她要面对的是性格暴躁的后厨、年岁已高的洗碗工、问题青年服务生,再加上找回父亲的火锅底料秘方。

如树至今未婚——

她曾有过一个相处很久的前男友,可如树纠结于前男友是因为“责任”而并非“爱”想和她结婚,导致二人分手。

又出现了一个离婚的麻醉师,如树并不清楚对于麻醉师究竟是好感或只是朋友关系。

两个妹妹也是麻烦重重。

最小的妹妹如果是一个网红服装店代购,与80多岁的奶奶在重庆生活,如果心中一直芥蒂着母亲把她抛下而在加拿大组建新家庭的事。

如枝是一个打了十几年台球的选手,但选手的收入并不能养活如枝,如枝母亲对其事业的冷嘲热讽,令如枝对于是否继续还是放弃梦想感到迷惘。

电影将如此多复杂的情节和纠缠的人物关系在“复杂情节”的25分钟之内讲完,最后用一场关键比赛中如枝的失利和崩溃爆发结束这一部分。

第3部分:发展(第50-75分钟)

至此电影所有人设背景、前提和目标、障碍都已经介绍完毕。现在主人公需要为追求目标而进行奋斗、挣扎。

发展部分是由许多主动创造或者是犹豫未决的事件组成。

这一部分一般很沉闷,所以电影会用蒙太奇段落、喜剧性穿插和其他绕道手法来对这“平淡”和“沉闷”进行填充。

《花椒之味》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穿插回忆父亲这一角色在过去所做的事。

同时三姐妹相处时遇到了一只“蟑螂”,她们认为这只蟑螂是父亲的魂魄幻化而来,笑点十足。

电影还用“火锅底料神秘配方究竟是什么”设下悬疑伏笔。

通过蒙太奇、喜剧桥段加上悬疑设置让这本该“沉闷”的部分变得好看。

第4部分:高潮(第75-100分钟)

高潮部分说白了就是从危机到化解。

如树有两个“纠结”——

一是父亲的火锅底料配方是什么?二是与前男友的心结无法解开。

在高潮部分,通过如枝母亲的意外闯入,矛盾爆发,和解,并从一杯酒中发现火锅底料配方的秘密。完成第一个纠结。

在麻醉师离开之后,如树与前男友一次无意的交谈,令她明白两个人能在一起,不用纠结是何种原因,不用纠结究竟是喜欢、愧疚亦或是责任,能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化解了第二个情感上的纠结。

在最后中秋节的舞狮大会上,如树终于大声哭出了对于父亲的思念。

第5部分:尾声部分

“尾声”就是“4+1”中的1,它很短,用一个结尾来证实现状的稳定性,深化主题。

如树释然了所有事,并且回归生活正轨。

租约到期,如树关闭了父亲留下的火锅店,她坐上车,车开在小巷中,前方是明亮之路。

生活还需要继续,至此也表述了原小说《我的爱如此麻辣》的主题和金句——

人与人的相识相遇,都是因缘聚合。缘份是永不流逝的飨宴,我们适逢其会。有些人,我们下一次还会再见;另一些人,不会再见了。有些人带给我们欢笑,另一些人,我们为他掉眼泪,把上辈子的债还了。杯酒尽欢,是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是有不散的筵席。

二、策略

除了严格的4+1叙事模式外,电影还是有“套路”的,也就是它的叙事策略。

1、采用双线情节

电影有两条情节线,主情节线是经营火锅店,第二情节线是如树与前男友和麻醉师的两段情。

2、妙用反复出现的事物

影片中不断给食物加辣椒酱的父亲与如树,反复出现的花椒。令观众在开始不知其意。

而之后的一句话点明,“辣,是一种痛觉,吃辣就是用一种痛,来掩盖另一种痛。”

放大来说,对于逝去的人,思念是一种痛觉。

3、饱和度意像

饱和度意像是指形成度很深的意像,是电影的核心和灵魂。

在电影《花椒之味》中,“花椒”作为了最为重要的饱和度意像。

花椒属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7米;茎干上的刺,枝有短刺,“枝”结出“果”。

这恰恰对应了三姐妹的名字“如树”“如枝”“如果”。

三姐妹所生活在不同地域——重庆、香港、台湾。

借助一间火锅店牵引着姐妹三人从陌生走向相知。

这就是电影的寓意,从小了说,对于普通百姓一家人能团圆和睦,一块吃一顿火锅是幸福且重要的事。

从大了说,无论是香港、台湾还是大陆也好,无论有着如何的地域差异,无论开始如何陌生,但改变不了同是中国人这个血浓于水的事实。

一家人有着“责任”与“爱”,永远是一家人。

以小家之情铸大国之爱,这些将《花椒之味》的核心主题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窥视之眼看缺点人物

在看电影的时候,观众的视角是窥视者的视角,透过镜头给出的光线、空间和声音去走进电影人物的世界。

以《花椒之味》为例:

给如树的第一个镜头是在办公室,她在帮忙订票。

她默默接受客人的特殊要求,“这张机票是我和情人去的,请不要告诉我老婆”。

跟着她接了几个保险房产的销售电话,冷漠地同那些销售员聊天,这些让我们快速认识了主角如树是一个备受生活压力的香港职场女性。

给如枝的镜头是一场台球比赛,从她面部的笑容让我们知道她对于自己实力的自信。

而最后错失黑8,如枝坐在椅子上,听着对手将球击落袋的声音,我们仿佛能感觉到她当时的失望。

给如果的镜头是一个手机视角,她正在直播间试穿衣服带货。

网友提问“为什么你在葬礼上穿得这么夸张?”,如果回答“见亲人的最后一面就是应该穿最好看的衣服”

让我们了解这个女孩的单纯、乐观和善良。

前男友出现的镜头始终在一辆车里,通过表情我们可以看出前男友对于感情是不愿意过多用语言表述的,更多的是一份默默守护的“责任”。

给离婚麻醉师的镜头是雨中桥下,他和如树父亲抽烟时的对话,给我们的感觉这个角色内心对于现实的不满。

就像是这场雨把他困在了桥下,他渴望能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给如果奶奶的镜头是在街头的“相亲角”,一个八十几岁的老人挤在人群中就是希望能为如果找一个好归宿。

奶奶是怕倘若有天自己不在了,希望有人能帮她照顾如果。

另一幕是奶奶与如果坐在出租车中,她一面用难听的话伤害如果,一面转过头难过。

通过这窥探视角,让观众充分了解到奶奶对于如果的爱。

这些镜头让我们快速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回忆父亲的戏,采用蒙太奇手法穿插——我们是站在如树的视角去跟随她回忆父亲的。

我们所看到的关于父亲的镜头是有层次的,是递进不同的。

从开头的冷漠到后面的温暖,这代表着如树的内心是在渐渐同父亲和解,她慢慢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镜头变得温暖。

同时也让我们逐渐了解了这个有缺点的父亲。

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是有缺点的缺点人物,而为何《花椒之味》都在详述一个个缺点人物?

有缺点必然有弱点,弱点会随着故事的递进而产生新的矛盾与问题点、戏剧性的冲突,这些都支撑电影。

而最终“人物必须治愈心灵创伤”,获得新的力量,“我们都是有缺点的人,但我们都要勇敢面对人生”,也正是电影所积极和正面传达给观众主题。

结语:

概括说来《花椒之味》是一部好电影。

它一共获得了10项金像奖提名,遗憾的是它并非主流。

它没有让刘德华、郑秀文、任贤齐这样的阵容去拍一部喜剧片、商业片,而是拍了一个细水长流的剧情片。

它是一部对症下“辣”的电影。

当你能够接受缓慢的事物,能够静下来、耐着性子观看,你会打开电影中封尘的“花椒”。

岁月是神偷,时光过去,和过去和解,你会发现“辣”是一种痛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65863d7cdb7887098a457a7cbdd7e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