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出生后区别大!宝妈要重视

2022-08-04     羊驼妈妈

原标题:孕期“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出生后区别大!宝妈要重视

从胎儿4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妈就有必要给宝宝进行胎教了。

从胎儿4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妈就有必要给宝宝进行胎教了。

胎教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就算是在几十年前,没有胎教这种具体的概念和意识的时候,孕妇做出的很多行为都是属于胎教的范畴的。

比如轻轻抚摸自己的肚皮,和宝宝说说话。爸爸把耳朵贴在妈妈的肚皮上,隔着肚皮亲亲宝宝等。都是增近亲子感情的一种好方法。

进行胎教时,宝爸比宝妈更适合

羊驼妈就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在自己怀孕有胎动的时候,胎儿在肚子里折腾得非常剧烈,虽然这种感觉不痛不痒,但难免会有一种烦心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羊驼妈想出什么办法都不能缓解胎儿剧烈的胎动,换姿势、吃东西、放松心情都无济于事,反而是将孩子爸的手放在肚皮上,胎儿就马上恢复安静了。

就好像爸爸隔着肚皮对胎儿施了什么魔法一样,好动不安分的小魔王瞬间变成了小绵羊。反之,当宝宝保持安静的时候,爸爸的手一放上去,他们就有所互动,真是让人羡慕。

这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胎儿对爸爸的音色会有一种天生的辨识能力,相比于妈妈高高的音色,爸爸相对低沉的音色让他们更加熟悉和安心,产生一种莫名的踏实感。

孕期“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出生后区别大!宝妈要重视

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建立的难易程度不同

曾经有科学家进行相关的研究,一个胎儿的爸爸坚持每天晚上进行胎教,给宝宝讲故事,一个胎儿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出生之后,两个胎儿和父亲的亲密关系截然不同。

那个听着爸爸讲故事长大的孩子,在出生之后的短时间内,再次听到爸爸的声音,他会表现出开心幸福的神态和表情。而那个没听过爸爸声音的孩子,短时间内很难接受爸爸。甚至一听到爸爸的声音就哭闹不住。

这样一来,不更是助长了爸爸成为甩手掌柜的不良风气了吗?因为孩子一看我就哭,那我为什么还要不断刺激孩子呢?我还是离得远远的吧!不是我不干活,而是孩子不让我干活。

语言表达能力不同

很多妈妈会说,肚子里的宝宝那幺小,还没有形成记忆呢!听觉也是微乎其微,每天装模作样地进行胎教,不就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吗?把大人忙活得够呛,孩子根本记不住。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当孩子长到18周~19周的时候,记忆力和听力都已经足够开始发展了,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能够感知到外界传来的声音和刺激了。

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在外面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无论是对他们的大脑发育,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就算是还没有什么经验积累,但曾经记住的故事情急,可以帮助他们很多。

适应能力不同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环境是漆黑寂静的,他们不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沉迷这种安静,长达40周左右的寂静环境,感受不到任何外界的刺激,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当宝宝分娩出来的时候,再也无法保证周围的环境是安静的了,这就非常考验孩子的适应能力。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下子来到了室外一样,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

而那些在孕期经常听故事,接受外界刺激的胎儿,在出生后马上进入的嘈杂环境,就不会让他们接受无能了,反而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会哭闹,反而会有助于提取曾经的碎片化记忆。

今日小结:

你的老公会被宝宝做胎教吗?进行的形式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5fe19e9d4852562dff3879d1cf625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