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事之前,咱先科普一个小知识,这枪械供弹的方式有哪些?
估计一说这事一部分小伙伴就乐了:“这基础啊!还有个不懂的?”
别介呀?啥也有个入门到了解,然后整明白的过程,有些小伙伴还真就不明白,啥是弹匣?啥是弹夹?都还以为是一个玩意呢?咱科普的多了,同一战壕的小伙伴还能多不少,咱一块去吃个瓜,他也热闹不是?
而且咱把这弄明白了,题主的问题其实也就整的明明白白了。
好咱接着科普。
他供弹方式有三。头一种比较粗糙,整一堆子弹搁弹仓里头塞,就问您塞的爽不爽。
就这最不靠谱,最典型的就是二战那会戴着屁帘帽子的日本人,抗的那三八大盖,咱在电视剧里头经常能看到,弄那子弹一颗一颗的往里头塞。
这塞好了之后,哒呴,哒呴的打,这咱不推荐。
然后就是弹夹,这玩意其实就是一根铁条,那子弹屁股后边不是有卡槽吗?一排子弹就能卡在这弹夹上,用的时候,把这弹夹往步枪的弹仓里头一塞,大拇指压着最上边的子弹,这么一抽,得咧子弹就装好了。
当然也有的枪械,他是不能抽这弹夹的,您可以把弹夹看成枪械的一部分,这么干的少,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您打不完最后一发子弹,这枪是不能补充子弹,这就是一坑!
这种弹夹叫漏夹是弹夹中的一种,它不是铁条,是一种将子弹半包起来的物件。
现在这种漏夹基本上已经淘汰了,一般的枪械就不整这个。
然后就是题主说的弹匣,这就是咱经常能看见的,这其实就是把弹夹和枪械上的弹仓给整到一块的结果。
说到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还有弹鼓?”
要俺看这玩意其实就是弹匣的一个不成功的变种而已,和弹匣可以并列到一块的存在,您要是非要分开,俺不反对,这不打紧。
那么为嘛会出现这三种供弹方式呢?
很简单,打仗其实打的就是个快字,您要是比对方更快的发射子弹,这绝对会增加自己的活下来的机会。
一战那会讲究个精度射杀,所以没有速度上的讲究,隔个七八百米就开始射击了,您就算是盲射,整个一千米这子弹都能够的着。
就是在冲锋的时候,这要是把子弹打光了,再装这就费事了。
所以这就开始出现弹夹。
但后来随着武器击发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尤其是突击步枪的出现,一个弹夹您能塞多少子弹?扣一下扳机一个弹夹的子弹就没了,您再拉开弹仓装一弹夹,这不神经病吗?
当然也有那骚气十足的,这弹夹都快整成弹板了,插枪上打,您这影响视线不是,瞅着弹夹和子弹的屁股,这射击也费劲。
于是从下边插进去,去掉搁在枪械下边的弹仓,让它和弹夹合二为一的弹匣就出现了。
所以弹匣的出现,这是因为提高了射击速度,无奈的发现,这子弹不够打,才被逼出了这么个设计。
那么弹夹呢?他是能提高装填速度,对这射击速度没有太多的要求。
好了,了解这么多,咱就问大家伙一个问题。
一支枪您感觉在扳机的前边整一长鼻子(弹匣),和在扳机前边没有这长鼻子,哪个使用的痛快?
没有长鼻子的!至少您卧倒的时候,这枪整体还是贴着身体,很自然的,整个持枪的手是不用变的,而有长鼻子的您突然来个卧倒,那么在空中的时候,您就得把这枪歪一下,让这长鼻子朝水平方向才成。
所以,击发速度慢的步枪,依然使用弹仓,用弹夹供弹,而突击步枪这讲究持续火力的家伙,就只能使用弹匣了。
回头咱看题主的问题,为嘛56半自动步枪不设计成弹匣供弹?
瞅见没,他是步枪。当然突击步枪他也是步枪的一种,但重在突击二字上,咱别叫这个真。
那么咱还用这种步枪干嘛呀?
步枪的精度高,说不好听的,您要是没有摸过枪,整个卧姿势,五发五十环,这都有可能的。
用过56式半自动步枪的小伙伴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摸枪经验,精度绝对好。
所以他们的功能不同,整出的供弹方式也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