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打造县域“母亲河” 到2025年计划建成14条
胶东在线12月8日讯(记者 赵竹建)8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记者了解到,烟台大力推进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启动实施县域“母亲河”全流域治理三年攻坚行动。
据烟台河湖管理与水政监督科负责人刘玉涛介绍,烟台依托河湖长制制度优势,“三治、三管、三化”一体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加快实施,先后有黄渤海新区白银河、莱州市南阳河等30条河流成功创建,示范河段长度达到270公里,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其中福山区清洋河被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评为“淮河流域幸福河”。今年我市又有莱山区逛荡河、黄渤海新区柳林河等7条河流进行申报,11月份开展了现场验收,最终结果将于12月底前进行公布。
烟台启动实施县域“母亲河”全流域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对标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每个区市建设一条“母亲河”,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实施全流域治理,在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打造安澜、生态、休闲、文化、产业、智慧的县域“母亲河”。目前全市县域母亲河建设全面展开,王河、界河、黄水河3条县域“母亲河”建设已完成治理47.6公里,大沽夹河综合治理马上实施,到2025年计划建成14条“母亲河”,实现区域水环境品质大提升。
另外,烟台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1000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攻坚,整合资源力量,实施“清河行动”、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10余项治理行动,目前已累积整治大小河流3600余公里。涌现出了莱山区朱柳河,昆嵛山红石河、莱州市小草沟河、招远市夏甸河等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示范样板。
同时,烟台大力推行河湖长制“标准化、网格化、数字化”,制定完善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制度和标准16项、5方面工作手册、10单项工作流程,设立市、县、镇、村分层级分区域设置四级河湖长5100多人,河管员3800多人,招募志愿者1.6万人,形成“河长+基层队伍”管护力量双覆盖;同时完成“四个一”数字河湖试点,实施22个数字河流建设,融合河湖长制监管平台、各类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强化数据终端建设,实现市级主要河流基础信息数字化、巡查监管动态化、督导考核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