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公益11年,捐款300多万,37岁患癌离世,5年后妻子被砸身亡

2022-02-24     军武四分三十三

原标题:丛飞:公益11年,捐款300多万,37岁患癌离世,5年后妻子被砸身亡

“防盗门上一个一尺多长的大窟窿,门锁是失灵的,只能虚掩,只有56平方米,客厅没有拆个窗子,即使正午也要点灯照明”这便是《深圳特区报》记者徐华笔下丛飞的家,十分简陋,破败不堪。

徐华造访的时间是2005年,那时丛飞已经是深圳一名小有名气的歌手,已经在贵州、湖南、四川及云南、山东等地进行商演近十多年的时间,收入差不多有三百多万,这在当时足以让丛飞生活滋润,吃住不愁。

图1

可他竟然生活得如此窘迫,更让人震惊的是,他曾在2001年,因掏不出3000块钱而不得不与前妻离婚,记者登门拜访的理由也是:2005年4月5日,有人给徐华打电话,说丛飞身患胃癌无钱医治,请求媒体的帮助。那么,这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慈善事业的开始

事情要从1994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的一场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说起,他曾是著名歌唱家鲍延义的关门弟子,擅长演唱高音,还拥有小品、口技等方面的才艺,这使得他对于每场表演都能游刃有余,可在这次义演上,他的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

坐下下面听他演唱的,是几百个因贫困辍学的儿童,他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钦佩与憧憬,这些孩子不知道的是,他刚在去年才结束了自己漂泊的生活,此前的丛飞还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

在广州的时候,他白天会给人家搬家运货、疏通管道、做酒楼的洗碗工,晚上,他就睡在马路边的草坪、立交桥下;日子过得十分辛苦,那种因教育缺失而导致对人生的失控感,让丛飞内心痛苦的同时,也让他知道了对于别人最好的帮扶方式是什么。

图2

对于这段经历,丛飞是这样对记者徐华描述地:

“我以前当搬运工,抬7张沙发到6楼,累得浑身发抖,挣15块钱,晕倒在草地上,那时候就给自己改名叫’丛飞’,意思就是从草丛中起飞。”

而这一切的根源皆是因为自己最初和这些孩子一样,也曾拥有辍学的经历。

1969年,丛飞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贫困家庭,一家八口人一起挤在狭小的房间里,唯一的生活来源是父亲每月36元的收入,虽在物质上是贫瘠的,在精神上却是“富足”的,只因他有一个值得别人钦佩的父亲。

一次父亲生病住院,年幼的丛飞及多数同样年纪小的几个孩子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的归来,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父母却带回来一个比他看起来还要大的女孩。

“丛飞,你要叫姐姐”。

父亲慈祥的面庞浮现了一丝笑意,明明看起来还有些大病初愈的苍白却显得十分满足,丛飞有些木讷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姐姐,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图3

最后丛飞还是听哥哥姐姐们说起了这个姐姐的来历,原来,这个刚到家的“姐姐”,是丛飞父亲病友的孩子,病友不幸离世,父亲便把她带了回来,视如己出。

姐姐的到来虽然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却在丛飞幼小的内心中扎下了善良的种子,“做好事应该不遗余力”,同样也成为了他的信条。

可“精神富足”的他,在1985年勉强上到初二时,却不得不被迫辍学,他在此前捡垃圾、卖冰棍挣钱给自己挣学费,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贫穷带来的厄运,丛飞被迫早早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就和这群孩子一样。

往事历历在目,丛飞当即掏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2400元钱,放进了捐款箱,并拿起麦克,坦诚地说着:

“以后我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

受人帮助,反哺社会

成名第二年,丛飞便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这样的契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除了父亲的示范作用,他从底层实现翻身也受到了他人不少的帮助。

图4

“你在唱歌上很有天分,来县艺校旁听吧”。

辍学后,丛飞开始以卖唱为生,混迹于娱乐场所,无意间他的表演才华被县艺校老师发现,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随后,丛飞进入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鲍延义、郭颂两位音乐老师的激赏,让他的歌唱技艺迅速提高,老师们的激赏像是丛飞生命中的一道光,为年幼的他指明了人生道路,这才有了他后来事业发展的可能。

在1992年,他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感恩,辞别父母南下广州打拼,熬了一年的时间,丛飞终于在1993年广东一场业余歌手大赛中获得优秀奖,被艺术公司看中,聘为职业歌手。

而丛飞真正事业发展起来,便是1994年,去深圳以后的事情了,这时他刚刚可以被人们称为“专职歌手”,就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最初便在自己的肩头放上了“公益”的重担。

公益本是很多艺人在功成名就后都会做的,但却很少有人像丛飞一样将公益做到了让自己倾家荡产的程度,这是记者徐华选择造访和采访他的原因之一。

图5

在了解到失学儿童的现状后,丛飞第一时间投入在了贫困山区的义演当中,真正的走进山区,先后20多次到达贵州、湖南、四川、山东最为贫困的村落,他的歌声响彻大山,为当地人带来精神文化享受,同时将这些义演筹集来的善款全部用于支持失学儿童复学。

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更稳定的生活环境,他还带头领养了几十个孤儿及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同时参加认养贫困失学儿童的爱心之旅,让很多孩子重新回归校园。

丛飞渐渐感觉个人力量的不足,回到深圳后加入了义工联,和很多爱心人士一样,成为了一名义工,跟随各种公益演出。后来,他又成为了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这份工作并没有固定工资,他也没想过挣钱,面对他人的疑问,丛飞会这样回答:

“我叫丛飞,义工编码2478,我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能对社会有所奉献,我感到很快乐。”

可丛飞慈善事业的发展却逐步引发了原配妻子的不满,原以为随着丛飞名气的提升,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可他将赚到的钱全部捐了出去,家里一贫如洗。

图6

1998年3月,丛飞在深圳举办的7场所“帮困助弱丛飞义演晚会”,门票收入高达50万,却被他全部捐赠了出去。

2001年底的一天,他却因3000块钱与妻子大吵了一架。

当天早上,丛飞外出前,应妻子的要求留下了3000元钱,这对于一家人来说是每月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一家三口的吃穿住用都是妻子帮忙打理的,一家人花的紧紧巴巴,这样的生活过的久了,妻子不免心里窝着一肚子火。

没想到丛飞回到家后,又向她提起了这3000块钱。

“媳妇,我白天接到了一个贫困山区孩子带来的电话,他没钱交学费了,我能先把那3000块钱从家里借出来吗?”

没等丛飞把话说完,妻子的怒火完全燃烧了起来:

“你把血汗钱都给了别人,却让我和孩子跟着你过这样的穷日子,你真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丛飞看着正站在一旁,一脸惊恐看着他们吵架的女儿内心愧疚不已,做公益的信念却没有半分动摇。

这似乎在常人眼里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其中包含他的父母,那对曾经教会他变得“善良”的父母,同样不能理解他做公益的力度,父亲原本是与他有着共同善良品质的人,在这一刻都无法打心底里认同他的做法。

图7

丛飞做公益多少有些“极端”的意味,他会为参加“抗洪救灾”大型义演,推掉多场商业演出,及时赔付毁约金也在所不惜;也会自己掏腰包买机票参加义演,将演出费用全数捐出。

将公益事业做到“影响”自己的生活,需要身边人的理解和宽容,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同心协力,没有人理解的丛飞内心也陷入了长久的孤独。

在“3000元生活费”风波过后,丛飞与妻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明显,二人的婚姻岌岌可危,作为一名普通女性,她更像要的是一份安稳的生活,富足的条件,而丛飞则是为了信仰而活,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分道扬镳,妻子选择去法院起诉离婚,并将年仅2岁的女儿留给了丛飞。

缘分却没有完全放弃丛飞,在他面对着多重压力,公益事业、歌唱事业与照顾女儿无法权衡的情况下,丛飞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邢丹,遇到她的那一刻,丛飞对她一见如故,在二人的相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女人有着金子般的高尚品质,用丛飞的话来说便是:

“无论是我把挣来的钱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还是给了残疾人,邢丹都很支持我,她知道我把这些视为生命中不可放弃的责任。有这样一个理解我、支持我的好妻子,我感到特别幸福。”

图8

邢丹则表示:“别人说他是傻子是疯子,我理解他并为他骄傲,他是我心中的英雄,这就够了”。两个同样以信念而生的人,便有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的勇气。

备受病痛折磨,初心不变

信念之所以为信念,自当是需要面对诸多挑战的,二人成婚后,人生为他们安排了一次重大的变故,除了考验他们是否能做好公益,也向他们提出了“公益事业值不值得做”的问题。

丛飞曾在2003年非典爆发,无法演出陷入经济困难时期,为了不耽搁持续资助他的“山区孩子”们,让他们成功交上学费,丛飞让自己的女儿睿睿停止上幼儿园。

“女儿不上幼儿园只耽误几个月,还能接得上,可山区的孩子们要是失学一年半载,就可能会误了一辈子。”他也没有担心过女儿是否能够理解。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正常上学,疫情缓解后,丛飞将演出时间表安排得更满,有时候可以达到一天三四场,长久的高强度工作让他患上了重胃病,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吃东西难以下咽,体质也变得越来越弱。

图9

有句话说得好,淋过雨的人更愿意为他人撑伞,丛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遗憾自己没能念书,便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减少这样悲剧的发生,让那些身为弱势群体的人,能有机会获得援手。

这动机似乎显得过于单纯,单纯地让社会上不少人质疑他“是不是为了名声”,“是不是有其他意图,这其中怀疑他的人甚至包括他正在资助过的孩子。

2005年1月,丛飞参加了东南亚海啸灾区的赈灾义演,当时他的病已经十分严重,但他还是接连参加了6场演出,执意捐出了本该用于治病的1.5万元。

2005年5月12日上午,丛飞终于病倒在病床上,无法起身,邢丹将他送到医院,最终被深圳市人民医院确诊患有恶性程度最高的低分化腺胃癌,而且已经处于晚期,生命时限大约在三四个月左右,需要及时入院治疗,可心系公益的丛飞却还是选择继续演出,在一场文艺晚会上,丛飞向观众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因“病”影响,他的声音或许会有些许跑音。

他的诚意打动了现场的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给了丛飞莫大的鼓励,病魔却丝毫没有放过他,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仅有的积蓄,处境十分艰难,而此时丛飞所资助的贫困山区孩子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78个,令人意外的情况却出现了。

图10

当2005年4月5日,有好心人给《深圳特区报》记者徐华打电话,说清丛飞的情况后,徐华准备从外围出发,先去采访那些受过他资助的孩子,尤其是再丛飞的资助下,已经成功从高校毕业,有了稳定工作的被资助人,却意外的吃到了闭门羹。

记者徐华拨通了一名受助学生,现任高校教师的电话,一来是想记录丛飞公益事业的典型事例,另一方面,这些如今已有好发展的受助学生,如果有回报丛飞资助的意图,丛飞治疗的费用也许也会有了着落。

“喂,丛飞怎么能将资助我读书的事情说出去,这如果让我的学生们知道了,我就颜面扫地了”。

徐华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场连旁人都会感动的救助,最后却被被救助者当成了“耻辱”,不仅对丛飞如今的境况置若罔闻,没有一丝报答的意愿,还埋怨丛飞没有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永久的封存。

图11

甚至还有学生说:

又不是他求着丛飞救助自己的,他有什么目的谁又知道?丛飞所救助的人这一刻都变成了“白眼狼”。

2005年4月12日,记者徐华发表了丛飞系列报道首篇内容《“有点伤心,但不后悔”》,以4000字的篇幅报道丛飞10年来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儿童,最终却落得病无所医,受助者不肯伸出援手的事实,既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将其中的有所隐瞒。

记者徐华想要深刻报导此事的原因,一是上面所讲的丛飞不遗余力,甚至不顾自己的正常生活,有些“极端”的意味,其二便是这种人情冷暖的对比。

为了公益事业,丛飞舍弃了一个“家庭”,让尚未懂事的女儿心中留下伤痛,又让自己失掉了健康的身体,换来的竟是对方狭隘思想中的“炒作”“造好人设”。

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年代,成名的目的最终也无外乎于“利”,可丛飞却将到手的大笔金钱用作滋养别人的梦想,别人的人生,他自己却是要面临看不起病,走向死亡的威胁。

彼时,丛飞的第二任妻子邢丹已经怀孕有4个月,在做手术之前,他单独与一个要好的朋友进行交谈,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

图12

“如果我明天下不来手术台死了,请你转告我的父母,让他们带着我与前妻所生的女儿睿睿返回辽宁农村,那里生活费用比较低,他们容易过活。同时,你要想办法让我的妻子邢丹拿掉腹中的胎儿。她跟我在一起生活这些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还跟我去贵州山区给孩子们送学费,我不忍心让她一个人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她太苦了……”

丛飞因为公益事业,连自己未出世的女儿都打算打掉,质疑他动机的人,未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心系“孩子们”的大家长

最终,丛飞所受到的温暖来自于社会,所谓“旁观者清”,媒体对丛飞的事迹报道得越深入,人们便更为立体地了解了这个好人,相比于曲解他用意的被资助人们,更多人表达了同情和钦佩。

邢丹并没有打掉孩子,而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陪伴着丛飞多次上手术台,在2005年10月,丛飞的小女儿呱呱坠地,他也以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了中央电视台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是国家与人民对他的肯定和褒奖。

图13

其中,有一些尚在资助过程中的孩子向他发来了问候,比如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纬珊在得知了自己的资助人丛飞如今处于生命垂危的状态,拥有着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纯洁心灵,她给丛飞写了一封感激信,“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我真的被震慑了。爸爸,谢谢您!!!”

拥有如此这般想法的孩子,或许才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丛飞真正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丛飞内心充满遗憾,想要再用“5年”时间陪伴着他们成长。

而面对自己的小女儿,丛飞在病情恶化的2006年2月19日晚21:05分留下了一封遗书,他称自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同时希望女儿能够夺看看自己留下的义演照片,希望它们对“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启发和对后代有一点教育意义”。

图14

即便内心深知因公益事业对女儿的照料有诸多不足,即便自己的命运也受此影响变得步履维艰,也遇到了不被人理解的情况,在教育下一代尚,丛飞依旧希望可以薪火相传,把这份对于社会全体的爱延续下去。

人生悲情,大爱无疆

2006年4月20日晚8时40分,丛飞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丛飞和父亲向医院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仅保留镇痛治疗。

“国家和社会已经给了我非常好的照顾,医护人员也尽心尽力了。我不想再让国家和社会为我花更多的钱,希望能把这些钱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

丛飞去世后,将眼角膜以及众多有用的器官捐献了出去,为社会做了最后一次奉献。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丛飞的妻子邢丹在5年后,竟遭遇了一场车祸事件身亡,年仅30岁,其死因为一块混凝土块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砸中了邢丹的头部,究其缘由,竟是“人为”所致,“凶手”却是一个1996年出生的孩子,仅仅是因为贪玩将石头扔向了邢丹。

图15

夫妻二人的遭遇不禁令人唏嘘,但丛飞在贵州资助的150多名孩子已经被团市委的领导接续资助,同样的,丛飞邢丹二人先前所作的慈善事业,也改变了那些人一生的人生走向,这便是丛飞及妻子以善意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他们二人的个人人生虽算不上圆满,二人却以“大爱”之心温暖了整个世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也意义。

“唱响大爱之歌”的职责,除了丛飞的女儿们,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应当共同参与其中,这是生而为人,一个也曾被社会各界力量帮扶过的“社会人”们,尽力而为的事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3c755725092504f97ea859ebdd81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