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催促孩子“快一点”,适当地磨蹭没关系,能让孩子更有底气

2022-07-24     于梦娇聊生活

原标题:别再催促孩子“快一点”,适当地磨蹭没关系,能让孩子更有底气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渡劫的历程,毕竟生儿育女不仅仅需要衣食住行等物质支撑,更需要父母在性格精神等层面的灌溉。所以,自从成为父母的那天起,成年人的生活世界大部分都是

围绕着孩子慢慢丰富和展开。

“妈妈,你别再催我啦,好不好”

上个星期李云的儿子刚刚幼儿园学前班毕业,她转身就给儿子报了幼小衔接的课程班,生怕儿子升小学后成绩跟不上别的孩子。而且,因为自己和丈夫都要上班没人带娃的缘故,李云认为报培训班一家人都方便。

于是,早上7点钟李云就催着儿子起床出门,打算吃完早餐刚好8点钟出门,这样先送儿子去上课,

自己在

上班时间充裕也不会迟到。可李云想象的时间安排很合理,但不知是否因为放暑假的缘故儿子总是叫不醒。

结果好不容易起了床,儿子吃早餐时又一口比一口慢,气的李云当时就吼了句“再不快点吃就别吃了,吃饭又不是吃药,吃得这么慢看着就让人心烦。”火爆的脾气爆发后,儿子望着妈妈的眼神充满泪水,吃饭时也是嘴里更是一抽一抽的!

出门的时候儿子需要换鞋子,可他一只鞋慢悠悠的穿完才换另一只鞋,过程简直就像被放慢十分钟似

。等到李云电梯都已经按好并多次催促后,儿子才一步一步地离开家门。想想这不过一小时的早晨仿佛过了一上午般疲惫,李云内心一片无奈。

现实生活中,像李云儿子般磨蹭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对此大多数家长多采取语言或肢体上的吼骂催促,但实际上真正管用的次数寥寥无几!

对待孩子磨蹭,家长的催促会带来以下危害

1、刺激孩子的叛逆情绪

孩子年龄再小,也有叛逆的时候,这点父母应该大有体会。比如说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警告孩子不准哭,可孩子却反而哭得越来越大声。

另外,就拿催促这件事来说,有时候父母越催促时间长,孩子就会出现“我偏要更慢”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超限效应”,说的就是孩子因为父母过度刺激而产生的超强逆反心理活动。

2、孩子听到催促声音就不安

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无缘无故他们就喜欢慢吞吞的做事情,有时候也是因为想要掩盖自己的事实情绪。比如说有的孩子对学校感到畏惧,所以他们喜欢一慢再慢降低见到老师们的时间概率,所以这也是他们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

倘若家长不顾孩子的磨蹭真相,反而喊打喊骂,这样只会让孩子听到父母的催促就害怕,从而心理不安导致表现更不如家长的心意。

3、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

或许在家长眼里,催促只是再简单不过的行为,根本上升不到过于复杂的心理层面。可实际上家长长时间的催促,很容易打压孩子的自信心并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感,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心理更为消极和被动。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有时候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催促可能也会拖孩子的后腿。

别再催促孩子“快一点”,适当地磨蹭没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自我,有些孩子生来就喜欢慢悠悠的做事,而有些孩子也喜欢风风火火,对此父母需要因材施教不要过于控制孩子的本心。要知道,有时候家长越催促孩子越慢,甚至再催时孩子有可能直接滋生叛逆情绪,因而让孩子适当的慢一点没关系!

还是那句话,只有孩子真正建立主导意识并明白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才是真正的产“自主性”,反之家长单一的催促孩子只会破坏他们的快乐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3b3cbf321d60c5401a9db2d9a43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