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传统节日,父母就特别发愁: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节日里,过的更有意义呢?
这里要说的有意义,不是单纯的带孩子玩耍,也不是给他们送各种礼物。而是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并且知道传统节日的习俗,真正的参与到传统节日中。
只有这样,当孩子们日后想起来的时候,才会觉得记忆深刻。这或许,也是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千年,就是因为每年都有长辈,带着小辈一起坚持完成传统习俗。
只是当下的生活节奏太快,很多年轻的父母忙着工作,已经忘了传统节日的习俗,更别提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的习俗,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既然是端午小长假,那就暂时放下工作,收起花里胡哨的心思,带着孩子一起完成只属于端午的事情。
在父母心中,可能端午,只是一年365天中,很平常的一天。但要是父母愿意花时间、花心思陪伴孩子,那么这个端午节,对孩子来说,就不是平常的一天。
端午节,陪孩子做这些事情,真的很有意义
1、包粽子
大多数小朋友,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可他们并不知道,粽子是怎么做成的。趁着端午节,带着孩子一起逛超市,一起选购包粽子需要的食材。
趁着节日,带孩子包粽子,也是特别有趣的一件事。不仅让孩子体验了包粽子的快乐,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看着自己包好的粽子,他们一定很开心。
包粽子的过程,也拉近了亲子关系,让孩子知道妈妈平时做饭、做家务的辛苦和不容易。
2、编五彩绳
心灵手巧的父母,带着孩子一起编五彩绳,也是很不错的。不过,这是一项极其需要耐心的事情,父母要确定自己可以完成,必须给孩子做好榜样才行。
顺便告诉孩子,古代最崇拜五色,代表着吉祥、纳福和辟邪。提前准备好漂亮的五色绳子,然后带着孩子编制,最后帮他们戴在手上。
整个过程,相信一定其乐融融,哪怕编出来的五彩绳,没有那么好看,那么漂亮。但是在孩子心里,父母亲手编织的绳子,就是最好的。
3、看赛龙舟
若是生在南方,那么端午节,无论如何都要带孩子出趟门,带他去河边,看看大家齐心协力赛龙舟的场面。
若是生在北方,没有赛龙舟的表演,那就打开电视机,带着孩子看看赛龙舟的电视活动,一样可以感受到团结奋进的画面。
赛龙舟的习俗,已经保存了千百年,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现在是为了锻炼身体。让孩子近距离的感受赛龙舟的壮观,让他感受团队协作的魅力。
趁着端午节,向孩子普及传统知识,也很重要
学龄期的孩子,光顾着放假高兴,却不知道端午节到底从何而来。父母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像孩子普及端午节,让他们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以及传统、习俗。
要告诉孩子:端午节,是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糅合了多种传统习俗,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知识。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父母都恍然大悟。可能之前,大家都知道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却不知道它还是非遗节日。
要告诉孩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是春秋末期的楚国人,生在战乱年代,但他有爱国之心。
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的爱国情绪,让他产生更多的民族自豪感。身为中国人,是特别骄傲的事情,爱国心理,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
要告诉孩子:端午节,不能祝福别人端午快乐,而是要祝别人端午安康。和其他节日不同,这是独属于端午节的标记。
简单的四个字,却浓缩了对别人最诚挚的祝福。端午,自然指的是端午节,而安康,指的是平安和健康。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思念敬仰之情,又表达了对别人的祝福,可谓是一举两得。
要告诉孩子:端午节,特别适合读诗词,因为屈原就是诗人。在节日氛围的加持下,多读一些诗词,多铭记一些历史。
其实在古代,有很多关于端午的诗词,文人墨客把对端午的情感,都寄托在诗词中,可以让孩子多去感受。
端午来袭,你做好带孩子学习和感受节日文化的准备了吗?合格的父母,一定会把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如此隆重的节日,大家定然不愿意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