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如何组建“神话宇宙”?这几点不可忽视

2022-08-26   中国电影报

原标题:国漫如何组建“神话宇宙”?这几点不可忽视

尽管票房破两亿,《新神榜·杨戬》只用了7天,观众们还是觉得“慢了”。

近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节节攀升,动辄四五亿、十几亿的票房几乎成了观众心中国漫票房的“新常态”,“国漫热”自然也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4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纪录·动画·戏曲特别单元展映暨文化沙龙活动上,来自学界、业界的动画电影专家、行业从业者就“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与未来”,开启了一场针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方向的深入讨论。

组建中国自己的“神话宇宙”

2015年,《大圣归来》以9.54亿的票房奇迹开启了产业化以来中国动画的首个巅峰;4年后,《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将中国动画电影的单片票房提升到了50亿量级。而随着《白蛇:缘起》《姜子牙》《新神榜》系列等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标签的国漫电影在市场上佳绩频传,属于中国动画自己的“神话宇宙”,也在一砖一瓦间逐渐成形。

“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是中国文化当中重要的公共宝库。”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动画编剧马华一语中的,在他看来,传统神话故事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动画电影建立起了天然的相关性,也是国漫创作的灵感宝库。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动画编剧马华

事实上,这一“宝库”正在成为指引当下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方向和链接观众的纽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佳说,“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形成自己的系列化IP,组建起自己的‘神话宇宙’。通过角色之间的联动,联系起更多维度的观众。”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佳

从《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到《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追光动画在构建“中国神话宇宙”的创作之路开创出一条独特的路径,即将于明年暑期上映的新作《长安三万里》同样是一部带有浓厚传统韵味的中国故事。

作为《长安三万里》制片人、《白蛇2:青蛇劫起》制片经理,宋依依透露,追光动画的创作秘诀很简单,即“中国人做中国故事”。在宋依依看来,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创作路子,不仅激发了中国观众对中国动画的接受热情,也激励着创作人员去继承过去的美学传统,那是大家过去观看中国动画的文化记忆。

制片人宋依依

电影市场上,中国动画的集体记忆唤醒了观众对国漫的热情。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艾胜英分析,其背后深层原因是中国人骨子里共有的文化基因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艾胜英

“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基础,这是为什么中国观众对包含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会产生强烈认同感的根源。”艾胜英认为,基于这一点,中国动画电影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类型里吸收各种文化元素,来进行新的创作。

中国动画如何“破圈”?

题材的多元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新技术的利用亦是当日沙龙的焦点话题。

提起《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宋依依透露,在这部新作中,追光动画将进行新的尝试,突破神话题材的创作惯性,“追光一直在试图做出打破年龄圈层的作品,但是这需要时间来实现。”

在马华看来,达成“破圈”不可或缺的是“创作者要了解当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引领”,呼应社会话题与痛点,才可能形成‘破圈’效应。马华以抗战时期诞生的《铁扇公主》为例,他表示,中国的动画电影在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借古讽今、联系时代的优良传统。

这一观点得到了艾胜英的赞同:“《大鱼海棠》取自古诗词,《雄狮少年》取自舞狮的这个传统民俗,中国动画电影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挖掘更多可改编创作的题材”。至于“破圈”,艾胜英同样认为,呼应社会话题与痛点,是形成‘破圈’效应的关键要素之一。

谈及动画电影题材创作,《当代电影》(《当代动画》)编辑部主任张煜认为有必要尝试拓展动画电影的题材范围,“传统经典的叙事模式,很难离开闯关打怪,可以尝试突破惯用的失败者或者弱者成长这一模式,拓展动画电影题材,打造出更多具有现实关怀的‘当代童话故事’,抚慰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张煜同时表达了对于中国动画出现更多介质实验的期待。

宋依依分享了近年追光动画在借用水墨、壁画、剪纸等传统美术风格的美学探索与引入动作捕捉等技术的经验。她介绍,利用新的制作技术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极大降低项目风险。

疫情冲击下的动画人才培养

专家呼吁:打通高校与业界之桥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电影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

对动画电影而言,嘉宾们认为,疫情冲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投、融资方面的困难,疫情之后,投资方愈发谨慎,要求更精致的前期策划;二是带来了动画行业之间合作的互联网化,大家通过远程沟通交流与协作完成作品,反而节省了时、空成本。

马华认为,疫情造成的停产对动画行业影响相对小,而对动画行业的长远发展却有很大利好。

反思美国动画的成功经验,有专家认为,美国动画能拥有精良的质量和巨大影响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聚集了全世界优秀的动画人才。艾胜英现场发出呼吁,“加强对动画创作人才的培养与保护,打通高校艺术教育与业界人才需求的沟通桥梁。”

尽管“道阻且长”,但不少与会者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依旧持乐观态度,在他们看来,中国动画电影只要“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本次沙龙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主持。

|徐 甄

编辑|丁小雨

责编|杜思梦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