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8点,悠贝创始人丹姐和《这就是中国味道》的创作者牟艾莉老师准时出现在悠贝荐书的直播间,和各位观看直播的小伙伴们畅聊《这就是中国味道》这本绘本的创作历程和背后故事,带大家一起深度品读好书。
直播回顾
直播内容分享
#1
一本以中国传统美食为主题的绘本可以...
鼓励孩子自主创作:
牟老师分享了真实案例,一些孩子在读过这套书后,等以后再吃到书中提到过的食物,会把这个故事主动复述出来,有的小朋友还会自己去联系别的食物进行联想和创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食趣味故事。
牟老师分享到:“好的绘本,是孵化器。小读者在读了绘本之后自己能成为创作者,生发自己原创的东西。”
拉近亲子关系:
每本书中,都介绍了相应食物的制作过程。读完之后,孩子也可以和父母一起,亲手尝试做出一道道美味。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与增加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那些陪孩子一起的厨房时光,会给孩子留下最深的记忆。书房和厨房,处处都是亲子欢乐场。
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
《这就是中国味道》已经输出到了十多个国家,不同于以前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的年代,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平视世界。现在的孩子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了充分的文化自信。我们需要这样以传统的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绘本,来让孩子更深入的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丹姐也在直播中说:“书给了我们很多可能性,不仅是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间以书为媒的文化交流,更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这就是中国味道》甚至已经输出到十几个国家,让全世界的人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
一本可以多角度应用的绘本
#2
锻炼孩子识图能力
牟艾莉老师:“进入了影像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是图文并茂的形式,所以不仅要有阅读和表达能力,也要重视孩子的识图和图像叙事能力。”
林丹:“在这个图像时代,人需要很多种能力:用图像叙述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能力。”
可见,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去培养孩子的识图和靠图像叙事的能力,而《这就是中国味道》,就很适合被家长用来给孩子阅读。
同时还提到,在AI技术快速发展,可以代替人完成很多事情的如今,也更要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让他们有同理心,共情力和幸福感。
跨学科教育
林丹说:“以书为媒,可以促进教育的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成年人怎么用好这套书。”
《这就是中国味道》这套书,有文字,有图画,有美食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很多学校都开始用这套书来进行跨学科教育,以食物为线索,串起语文、美术、劳动教育课程。鼓励孩子把自己写的故事做成绘本剧,或者是回家和家长一起走进厨房,提高生活技能。
多种画风,提升孩子的艺术审美
这套书每本的内容都非常有趣,寓意深刻,由不同的绘者创作,画风多样,有水彩、拼贴、拓印等,色彩鲜丽,给孩子多样化视觉的享受。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天上掉下锅八宝粥》就是布艺拼贴风。这本书的绘者敬文萱,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将自己的专业融入到了绘本中,这样的一套书,也可以启发孩子,在创作中结合自己的优势,完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
在直播过程中,悠贝创始人林丹询问了牟艾莉老师,作为一个母亲,在平时如何平衡事业与生活的?也是给在观看直播的妈妈们一些建议。
牟老师讲述了自己与孩子的故事,在下班后会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直到孩子睡着。在自己要去工作的时候,也会给孩子讲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给孩子呈现出自己热爱工作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对自己的职业期许。鼓励孩子以后也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去努力,找到自己的价值,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结语
在直播的最后,丹姐说:“孩子对人与人之间交互的习得,都是从家这个小圆点练习起的。当他从家这个原点获得充足的爱,吃好每一口饭,享受每一个美味的时候,那当他未来走向更远的远方,他心中会带着暖暖的爱,以足够的力量前行。”
童年对于人未来的职业生涯或者未来的各种选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想让孩子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必然要善待当下的童年并且提供更好的环境、资源和高质量的陪伴。期待各位跟着悠贝荐书一起选好书,跟着悠贝亲子图书馆,一起把培养孩子读书这件事情变得有趣、轻松且持久。
花式推广
向下滑动查看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的创作者分享直播,会有更多好书在直播间等待着大家!
编辑 / 陈疏桐
审核 / 中信童书 辛显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