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说”第二十七期
1月17日下午,由宿迁市委组织部主办的第二十七期“先锋说”沙龙活动在市委党校举行。本期活动以优秀党课主讲人 “学思践悟走在前”为主题,7位来自不同战线、不同岗位的优秀党课主讲人讲述了在党课宣讲路上的故事与收获。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常修常炼、常学常新,力求讲好身边事、讲明新观点,让新思想、新精神、好声音在西楚大地响彻、回荡。
现在,一起走近这些优秀党课主讲人,听一听他们是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好一线宣传员,传递党的好声音
沭阳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吴文玲
保持初心,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创建党工同建“四带”工作法,先后开展了“党史送学到车间 真情服务到一线”“党员志愿上街头 宣传防疫入人心”等宣讲活动,把理论宣讲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保持细心,认真完成每一次宣讲任务。坚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认真选题、仔细备课,创新宣讲形式,广泛收集事例,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清讲透,紧贴听众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宣讲形式、语言形式,让宣讲更具感染力,“接地气”“有温度”“聚人心”。
保持恒心,为宣讲事业多作贡献。始终保持对宣讲工作的热爱,用真情和恒心应对一次又一次挑战。参加江苏省第三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期间,马不停蹄地搜集素材、写稿件、做视频、配音乐等,凭借着对宣讲工作的一腔热忱和不懈努力,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最终跻身全省10名志愿组“金牌讲解员”。
补脑 提气 共鸣 共情
泗阳县档案馆编研科科长 姜云路
从时政重点中找主题。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只有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反复揣摩,才能知其所以然。在宣讲中,常常运用比较法来梳理和找寻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帮助听众在有限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抓取要点。
从工作中找选题。深入挖掘党史故事的精神实质,更多汲取同当代实践相通的红色力量,用富有纵深感的小故事讲好大主题,宣讲中灵活切换内容,以历史的丰富性和现实的伟大变化突出主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灵活使用采集到的红色历史资源,把党的精神谱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党的理论方针串在一个个感人的党史故事中,从而使宣讲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讲出“有声有色”的党史故事。要善于讲故事,用通俗、大众化的表达方式,讲出“有声有色”“可亲可近”的党史故事。作为项目负责人,研编了《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唐坚烈士文稿》,制作了唐坚日记专题片,同时组织学生、党员等社会各阶层人士朗诵唐坚烈士日记,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百姓话”讲活“新思想”
“务实干”串成“幸福链”
泗洪县石集乡新汴居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史苏文
从“上”到“下”学起来。先学深学,把各种理论知识学深学透,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工作归纳总结,抓住乡村振兴部分精髓,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发挥“头雁效应”、表率作用,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社区、进小区。
由“表”及“里”活起来。发挥好政治生活馆、农民培训中心等教育阵地功能,创设“田园课堂”;突出党建特色,把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做法、经济发展的探索实践、为民服务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党课之中;注重每一次理论宣讲、观摩组织、群众交流,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讲到党员群众心坎上,回应党员思想困惑和难题。
由“虚”转“实”干起来。党建工作要抓牢,每年年初开展“晾晒承诺”活动,用一条条细致翔实的年度工作目标为群众送上“定心丸”;村居发展要抓好,在田间宣讲会上,根据村民的建议建成石集乡家庭农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项目联建,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为民服务要抓实,积极解决群众在吐槽会上提出的“烦心事”,在“四双共建”经验的基础上,谋划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
理论宣讲定初心
宿豫区委宣传部理论宣教科办事员 李翔宇
与挑战为伴,初入宣讲门。起初在宿北大战遗址公园担任讲解员,面对近万字的演讲稿,每天苦读苦钻,查找整理材料,了解宿北大战这一段历史,为讲解增强了信心。从此,坚持学习历史知识,通过“走近”历史、“走近”英雄人物,来为自己的宣讲增添“厚度”。
与群众为友,当好宣讲人。从讲解员到宣讲员,演讲舞台转换到了田间地头、大樟树下,于是积极适应角色转变,在撰写宣讲稿时,突出互动性、亲切感和参与感,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坚持理论宣讲“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与榜样同行,争做笃行者。先后宣讲了抗日英烈巫恒通,抗美援朝战士李征明、张桃芳的革命故事;深入走访并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爱东、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包斌陆一军夫妇的感人故事,榜样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和做好宣讲工作的初心,持续制作党员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的优秀党课作品。
深学细悟 深情讲课
宿城区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孙士福
深学细悟,寻找讲课兴趣点。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先后多次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重点部分划线深学,仔细体悟深刻内涵,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兴趣点进行归纳总结。
融史细讲,激发听众关注点。注重了解《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宿迁历史》第一卷(1927—1949)、《宿迁市志》、《宿迁市宿城区志》等地方文史知识,搜集宿迁各部门、乡镇、村居历史资料和各种原始文献。在上党课时,以小点切入,根据授课单位实际和授课对象状况,灵活融入党史故事、地方故事、先进人物故事等,让听众既能学到党的理论政策,又能学到地方文史知识,增强党课吸引力。
激情宣讲,营造课堂高亢点。授课前多做功课,保持乐观心态;授课时多采取走动式讲课,保持良好状态,用“带土味”“冒热气”的群众语言,讲述群众身边的故事;授课中激情宣讲,多采取互动式交流,保持高昂神态;授课后及时交流反馈,吸取经验、总结不足。
让党课走“新”更走“心”
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九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王振民
选题要精准。选题上,坚持按“需”选题。党课前,主动走到党员群众中,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党员楼栋长进行座谈交流,将党课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寓教于人、寓教于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备课。
语言要适众。坚持书面语和大白话相结合,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成语、寓言故事等来辅助理解,将大道理“翻译”好,既不脱离原汁原味,又不夸大或缩小原意,让党员群众听懂“讲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更要在宣讲中解决好党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
形式要多样。线上开设微视频党课,线下针对普通党员“工与学”矛盾,开设“小区灯课”;针对老党员和行动不便党员,坚持送“理”上门;针对干部党员时间忙,推出会前“理论一刻钟”微党课。课程中,经常采用“一人主讲、多人参与”的形式,不搞“一言堂”,让课堂活起来、党员动起来。
用学术讲政治 以热忱赴讲台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教师 张琼
用学术讲政治。党校主要任务就是培训教育党员干部,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这一点决定了要用学术讲政治,要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讲出“所以然”,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导学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满怀敬畏与热忱。要善于观察,懂得共情,观察在讲授过程中学员的神情状态,适当调整授课节奏与方法。切忌刻板、教条、学究式的解读,避免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让学员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
讲全讲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宣讲人员务必做到讲全讲准、讲深讲透,并通过掷地有声的宣讲,强化每一位党员干部、群众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接下来,与会人员围绕 “如何讲好党课”相关主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话题一:
在党员经常化教育中如何发掘推出高质量受欢迎的党课?
沭阳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吴文玲:
注重积累,增加知识储备。要多知多懂,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收集积累素材,紧跟时代步伐和群众需求,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将其运用到讲课实践中。
精心备课,提高授课针对性。在开展党课前摸清授课对象、熟记授课内容、确定授课形式,因人而异选好授课方法,让听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住,同时结合听众和现场环境实际情况,在语言上和形式上灵活把握,使授课达到理想效果。
经常总结,改进指导实践。课后与党员开展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收集意见建议,思考改进措施,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九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王振民:
内容接地气。不断增强理论功底,灵活运用书面语、口语、肢体语言,化繁为简,努力把大道理讲准、小道理讲实、老道理讲新。
认真备好课。坚持做到内容充实、观点精辟,梳理总结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提请分管党建领导把关,共同研究提高备课质量。
调动积极性。在课堂上注重互动交流,调动党员情绪,让党员活跃起来,真正参与到党课中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讲课的载体形式。
宿城区委两新工委副书记
张雪:
小切口呈现大视角。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当下最新理论成果,调研了解党员关心关切,找准小切口,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用冒热气的素材阐释新主题。
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注重用身边小故事、小事例讲好讲透新红色故事,更好地用“接地气”的语言和形式讲述新理论。
小改变发挥大作用。创新模式、协调资源、搭建平台,让党课由听人讲向我来讲、由灌输式向互动式改变,营造人人是老师、人人上讲台的氛围,广泛发动、广泛学习,汇聚人气、汇聚人心,用实打实的聚人气成效激发新活力。
话题二:
如何把党的基本知识、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和创新理论讲生动?
宿城区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孙士福:
多学习。时代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只有多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中央的要求,跟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新的工作部署。
多积累。党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是一个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要多积累知识,才能让讲课基础更加扎实,让讲课技巧信手拈来。
多活用。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使用理论知识,转换授课方式,善于使用老照片、老文献、老视频,充分发挥这“三老”的作用,更好地讲好党课。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教师
张琼:
要具备理论基础。平时要养成多阅读、多学习的习惯,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重要的是回到经典著作当中、回到光荣历史当中、回到创新理论当中,去寻找价值的承载和支撑。
要具备授课技巧。观察学员的神情状态,适当调整授课节奏与方法,运用历史分析、现实分析等方法,将党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体验式教学,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程讲述得更加生动。
泗阳县档案馆编研科科长
姜云路:
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仓中有粮,心里不慌”。
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多讲群众听得懂的感人故事、身边故事,善于用家常话讲活大道理、大白话讲透大理论。
要用生动鲜活的方式。用多样化载体灵活宣讲,力求做到有声音、有数字、有图片、有音乐,借助多样化载体实现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表达,融入各种主题活动和喜闻乐见的活动,以讲带学、以学促讲。
话题三:
怎样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功新时代中做好典型示范作用?
泗洪县石集乡新汴居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史苏文:
有坚守精神。把千家万户的事做好了,群众满意了,基层工作才算合格。在基层一线坚守20余载,坚持登门入户,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有为民情怀。保持为党工作的情怀、为民服务的情怀、干事创业的情怀,努力做一个让党委放心、让党员信任、让群众满意的村党支部书记。
做好示范引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奋斗有了明确目标、努力有了精准方向、干事有了激情动力。要做好示范,带领党员群众一道齐心协力,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路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宿豫区委宣传部理论宣教科办事员
李翔宇:
要深学笃行。要学原文、读辅导报告、研专家解读,在深刻理解素材的基础上,再去准备文稿,从学习者变为主讲人,既要转变角色,还要做多讲多记、常改常新的实践者。
要守正创新。讲全、讲准、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创新宣讲形式、宣讲方法、宣传载体。
要深入群众。对饭店一道菜最高的评价是有家里的味道,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通俗地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和相关政策,说百姓话、知百姓事、想百姓想,让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
信念需要常修常炼,
理论需要常学常新。
新的一年,
让我们从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
党课宣讲中,
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
在学思践悟中领会精神实质,
让党员更强,让基层更稳,
让民心更齐!
策划:胡赣江 徐海涛
统筹执行:陈雷 卓伟岚 张媛媛 张甜甜
文字:侯苏雨 徐可
图片:杨群编制:王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