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国(随州)
初春,桃红柳绿,抃风舞润。
高铁和飞机接力,凝重的目光在流动的丘陵、河流、平原和群山拼接的画卷上游离。当熟悉的气味钻进翕动的鼻息,内心莫名地涌动着一阵战栗。
赶到医院与大姐交接岗。二娃瞥了一眼,转头侧身继续睡觉。平日里的黏糊,在病房似陌路。租一张陪护床紧挨安身,关掉照明灯,内心波涛澎湃,耳边雷电急风,紧闭双眼安抚不了起伏无常的心跳。
病房一间,拉帘为邻。容得下四个细伢和四位贴身陪护,容不下护犊心切。病在儿女身,痛在父母心。稚嫩的咳嗽声、哭声、呻吟声,焦虑的关切音、安慰音、轻拍音此起彼伏,仿佛临时拼凑的交响乐队,演奏着流动的笨拙的音符。
二娃住院,陪护的妻被汹涌的甲流击中。妻侍崽侍老侍俸,乃繁琐生活赛场三项全能。家庭钢铁侠倒下了,求援千里之外。“女人独自撑起的家,就是病不起。”饮苦如饴,颠扑不破。
和衣而卧,时而起床端水,时而起身盖被,直至崽浅睡入眠。邻床的小女孩咳嗽不止,中年母亲嗓门大、性子急,嚷出来的焦急追赶着暴躁。
“医生,我娃儿咳吐了,你们快过来啊。”中年母亲情绪天崩地塌,握住呼叫器按动不止,呼天抢地般急吼吼嚷道。值班护士急匆匆赶来,打开房灯,风一般往返。医生说,先加做一次雾化,再观察。
窗外的月,正穿越丑时的刻度。明亮柔和的光,窥尽了人世间的凉意和愁绪。月光越窗,无意泄凄然,咫尺似天涯。
月夜的静,抚慰不了疲惫和心乱的叠加。揉碎的记忆,一片一片自动拼接,形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梦魇般困住,身体静止,思维窜动。
人生如陀螺,信念如软鞭。催不止,行不停。行路万般难,闺中千般苦。逐梦匆匆,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双城烟火,弱肩担重,别样生活酿造的酒,甘饴自知,独处品酌。
远行的半径越拉越长,居家的偃蹇越积越厚。四亲重疾难自理,双孩求学正当时,俸薪打卡不宜迟。三副千斤担,承重弱女身。带大娃,岳父母打头阵。单独二孩新政,刚好返岗团聚,信誓诺诺陪护成长,杜绝缺课补课。打起背包又出发,失言违诺,愧疚黑洞洞的。没有释然之辞,没有释压之法。
护士的早课,整理内务。清洁工拖地抹灰尘。租床主催还陪护床。清晨七时左右,先后三拨堪比闹钟的义务叫床人。
二娃翻身过来,第二眼瞅我。假寐而卧,不作声,不睁眼。平日里的开朗活泼,都被病毒驱赶殆尽;小别后的调皮撒娇,都被疼痛悄悄藏匿。点头认可的包面,靠枕而坐,像咽中药般吞了三口,又倒头睡去。小孩不作,可见病毒之恶。
八时始,又到了打针、雾化和仪疗时间。病房热闹非凡,房内弥漫着心疼心慌的哭喊和喧嚣。哭的,吵的,哼的;尖声,高声,嗡嗡声,耳膜颤颤,心头酸酸。
昨夜只是序曲,童音四重奏才刚刚登场。
病房四个孩子,都是人口新政的幸运儿。因呼吸道、支气管和肺被细菌或病毒攻击同居一室。素昧平生,微笑颔首。或许有地域、业域、代域和职域差异,但带娃之难大同小异。
病厄进行时,也是人生成长时。又一次双城奔赴,与二娃朝夕相处5天,这是浇透心田最丰沛的一场春雨。与儿耳鬓厮磨,与妻隔空回眸,这是生命中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课。缺位成长,缺位陪伴,就是家庭四季中掐掉了一个季节,只能各安其位争分夺秒跨越季节弥补,在时光里疯长追赶绿洲。人生啊,不知所措也是成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养儿育女,含饴弄孙,厚重传统文化积淀,天伦之乐成别具一格的社会美学,格式化的和谐社会单元。
陪伴是成长的养分,也是家庭教育的骨干课程。与执念的职业要求撞车,成家庭情感付出老赖。不执行,不追溯。这是家庭法庭的豁免,是妻儿的家庭爱心校正。
越是宽大,越是自责。
又到周一。二娃炎症消失,咳嗽未止。妻在家自愈,头晕未失。各自归岗,一切依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0706519fb9ba0b1a590bf402e207a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