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实记录、全方位展现2020年抗击疫情的历史过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贵记忆得以永存,近期,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纷纷向社会各界征集抗“疫”见证物。
本着“为今天收藏昨天,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记录下疫情中的点点滴滴,保留下这段特殊的记忆。为此,我们特推出“见证·抗‘疫’”系列报道,为您呈现这些抗“疫”见证物背后的精彩感人故事。
见证物:吉林援鄂医护人员的防护服
讲述人:吉林融媒体武汉报道组记者 张旭岩
见证物简介:
由吉林省20多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吉林省支援武汉医疗队成员将家乡吉林的美景、地标绘制在防护服上,医护人员希望把家乡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患者,传递美好希望。一边救死扶伤,展现人间大爱;一边情系桑梓,一片赤子之心!
我叫张旭岩,是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2月15日,我和来自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的6名骨干记者组成了赴湖北新闻报道组,代表全省新闻工作者,投身疫情阻击战的最前沿,奔赴抗击疫情主战场。
身穿防护服的张旭岩
张旭岩(左三)和吉林援鄂医护人员
在武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发回了数千条新闻报道,深切体会到吉林省医护人员在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的辛苦,他们不仅要全力救治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同时还要对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进行极细致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毒的信心。为此,吉林省医护人员也是绞尽脑汁想了好多办法。
3月13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栋10楼东区的护理组想出个新办法,主题是“吉林很美 我在等你”。我在现场观察到,为了保证不耽误正常工作,在交接班之前,护理组就已经完成了防护服的绘制,查干湖的鱼、长白山的雪、吉林的雾凇被医护人员们一一穿在了身上。丰富多彩的“吉林故事”,让病房生活不单调。吉大一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戴爽告诉我,想把吉林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患者,让他们看到美丽的吉林,更有信心面对康复之后的生活。
防护服上的吉林白城向海湿地的丹顶鹤
防护服上的吉林梅花鹿
防护服上的吉林人参娃娃
防护服上的吉林松花江临江门大桥
3月14日,“吉林很美 我在等你”主题活动在吉林省支援武汉第二批危重症救治医疗队所在的C区12楼西疗区继续升温,来自吉林省20多个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都纷纷响应,拿起画笔,把自己的家乡描绘在防护服上,带进病房带给患者。交谈中,大家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战胜新冠病毒,待到疫情结束、疫区花开,也一定要到这美丽的吉林去看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护士朱师凡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下了“吉林,我来了”,她说,因为我是同济医院的,“我来了”,就是希望疫情结束之后,我们能够去吉林,跟他们很好一聚,欣赏一下他们身上各种吉林美景。
长白山的雪、查干湖的鱼、吉林的雾凇、长春的净月……吉林很美,我在等你。无论是吉林医护人员防护服上的诚挚的邀请,还是同济医院医护人员的欣然承诺,其实大家最想要的,还是通过这样的小小举动,能够让患者们开心,让大家在愉快中度过与病毒战斗的日子。
吉林医护人员将黄鹤楼画在防护服上
吉林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上写下名字为自己和同事加油
当这些可爱的画面出现在武汉病房,当吉林的医护人员把家乡的美景美食“穿”在身上,我已泪眼朦胧。你们是战“疫”中的勇士,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展现人间大爱,绞尽脑汁想办法画出最美的吉林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谢谢你们带给武汉的温暖,也谢谢你们对家乡的深情,相信下次再见面的时候,我们已不是医患而是朋友,摘下口罩,拥抱、欢笑……
策划:郭人旗、林瑞华
文字整理:费菲
排版设计:田卉
封面设计:田卉
责编:田卉
来源: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