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处于困惑中?也许身体知道答案

2019-09-02     明天会更好651011

近日无事,电影院里看电影。电影名字叫做《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曾经的香港电影,真的仰慕已久,有过类似《无间道》、《天下无贼》等等,这样的经典,一直认为银河印象,超乎想象。

高峰放大了看,那就是槛儿;前辈的高大。投射到后辈身上,那是阴影。使徒行者和我一样,在阴影里,蹒跚前行。庆幸的是迄今为止,做得不错,对于剧情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因为大家都知道。

生命在国家利益面前

剧情发展到,一位吴镇宇饰演的科长和两位主角去执行任务,这位科长是指挥。眼看局势不利,于是就决定撤退,把两位同事只留在了枪战现场。

从理性上知道,花纳税人的钱,这么多钱,目的是要拿回重要的资料,拿到了重要的资料,就应该尽快撤退。当国家的利益和警察个人的安全,发生冲突时,那么及时止损才是更合适的决策,只是我却不由自主流出了眼泪。

这让我想到了经济学,经济学的很久以前,就同意把人的生命放到天平上做计算。

比如福特汽车,曾经有款车,如果追尾就会发生爆炸,容易造成车里的人死亡。如果加块挡板,只要16美元,就可以大大降低伤亡人数。

这个问题主要想表达:生命是无价的,而有的商人为了追求利润,至人命于不顾。是不道德的。

对于这个问题,弗里德曼的回答是:应不应该装这块挡板,你我都不知道,因为没算过。不能因为生命无价,就无止境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因为提高安全性能是由代价的、是有成本的、是必须计算的。

我相信你

最近在学心理学,心理学告诉我,基于人性本能的自恋需求,每个人都倾向于证明“我是对的”、“我比你强”。在这个过程中,就免不了出现攻击性。

我是对的,怎么证明呢?就是你是错的,甚至证明你是错的。我比你强,攻击性就更明显了,尤其是对某些人来说,只有我比你强,我心里才会舒服。

就像有些人故意选择差一些的合伙人、伴侣,有时甚至故意的孩子露出负面预期,说句扎心的话,有的父母经常说:别人家的小孩怎样怎样。

潜台词就是,我的孩子应该跟别人家的小孩一样,你其实不配做我的孩子。这当然维护了自恋,但代价也是非常惨重的。

如果有人能做到它的反面,在被全世界误解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在你身边,对你说:我相信你。我瞬间被感动了,可能是这种超越人性的光芒,知己般的信任,才能做到这一点。

恐怖分子,能做的

香港警匪片儿,反派要么大毒枭,要么恐怖分子。看电影的时候感觉有点吊诡,其实不知道是什么。等到看完之后,才明白恐怖分子的行为逻辑有点问题。

片中的恐怖分子,似乎是为了恐怖行动而恐怖,好像很单薄,就像大多数小说电影里,反派就是单纯的坏,没有道理。

而真实生活中,恐怖分子不会去袭击大人物,首先大人物警卫森严,袭击需要付出成本很高;其次任何物种诞生之后,第一目的是生存,考虑填补社会的某个空缺,获得资源,所以他的行为一定要是符合他的生存逻辑的。

而攻击国家警察、闹市枪战,这种一听都是假的,因为成本太高,收益太低。他们需要的是生存,需要更多参加“圣战”的战士,而不是这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事情。

人是善良的

我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电视剧、小说中没有了单纯的坏人,尤其是主要角色,有他自己的生活场景,自己的状态,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困境,需要挣脱。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矛盾、冲突、对立、抗争,是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闪光点,而后现实和环境的各种逼迫,忠诚还是背叛,妥协还是抗争。

片中有几个我印象很深刻的镜头,就是两位主角噩梦中惊醒,童年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成年后受到刺激,还会从梦中惊醒。原因则是因为他们是善良的,有良知的。

也就是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开始描绘人的善良,环境的压力,而后关注个人的各种不得已。

可能这种不得已是所有人的困境,更容易触动每一个观众的情绪,达到共鸣,或情感上的共振。

就像很多人根据好恶判断:你和“我”亲近,所以你和我一样好;你和“我”疏远,所以你不好。

身体知道答案

记得我每看一场电影,都会有感动哭我的情节和画面。可是每当我看完之后,再回想起来剧情,到底是哪个点,为啥感动我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

这次我特意观察、记录,到底是哪个地方,感动了我,是因为什么感动了我?让我流下了眼泪。

然后我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是感动的是我的身体,或者说潜意识,而我的情绪没有什么反应。

比如剧中兄弟情深的画面,两个人在高压状态下,快死的时候,表现出来深刻的友谊,我有被感动吗?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流出了眼泪,但心情很平静。

也就是这个画面,可能调动了我的同理心,调动了一些情感,一些身体感受,比如受伤的疼痛,我看到了也会觉得心里不舒服,这是一种同理心。

准确说,我并没有被感动到,只是这些台词、音乐、画面,直接穿透了我的身体,或者感动了潜意识,却并没有进入我的心里。

因为我知道,如果真的进入到心里,我的心会疼,这是真正痛苦和悲伤的表现。简单说,很多情感画面会直接穿越思维,进入身体。

也就是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理和情感,还有想法,可能是迷茫无助的,但身体知道答案,就比如当时看电影的我,明明自己内心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没有任何波澜,但眼泪就是流了下来。

可能就是因为那些画面和声音,有穿透思维和意识,直达潜意识和身体的能力。而身体或潜意识,会在无形中指导或诱导我,做出一些决策。

不管看戏、看书,还是看其他,人是自恋的,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更多的还是看到自己。

本文系个人、主观、片面的偏见,你有其他观点和我分享吗?欢迎和我一起探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jUS8mwBJleJMoPMIG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