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二百年,出了个梅兰芳;汉剧三百年,出了个陈伯华。他们二人代表着京汉两个皮黄剧种的艺术高峰。——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
今天,我们跟随刘征近距离了解汉剧大师陈伯华 ......
记忆深处里,到剧场看演出的次数不多,看戏就更少了,但我却深深记得看陈伯华老师的演出。那时的我非常小,不知道欣赏戏文,只是好奇地看着那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少女一跃身就轻轻松松地坐在那个大得可以装下一个人的柜子上了。
1957年《柜中缘》陈伯华饰刘玉莲
回家后妈妈告诉我,台上的少女那时己是可以做我奶奶年纪了。从此,那个挥动着花手帕的身影便成了我的偶像亲眼见到陈伯华老师时,她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虽说是只能依靠轮椅活动,但依然风韵无限。她穿着一件睛色碎花的衬衣,满头的银丝整齐地往后梳理。
少年陈伯华上妆照
在同济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她坐在轮椅上,和我们谈话的同时,还不时用右手的手势来补充;她的手很漂亮,小小的五指并拢着挥动,不由得让人回忆起当年那个跳上柜子的少女。
陈老师的谈话绝对不象一个瘫痪多年的病人,更不象是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她的思维敏捷、口齿清晰、声音柔和我们向她说明来意,宣传我们国家的《档案法》,宣传我们在开展的湖北名人档案的征集工作时,她不停地点头说:“好好”,她说:“你们的工作做得很有意义"。
老照片里睹芳容
交谈中谈到地也很担心这一生的艺术成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遗失。她满怀激情地回忆起在当年国家困难时期,是周恩来总理特批黄金给汉剧院制作戏服。她还非常伤心地讲述了她的凤冠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我的凤冠呀,他们(红卫兵)一脚就踩下去了”,而这只凤冠则是张君秋先生在五十年代,特意为她设计制作并赠送给她的。听到这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也都替她惋惜。
过了不久,便换到汉剧院打来的电话,陈院长的戏服己清理出来,请我们过去办理交接手续。跟随陈伯华多年的服装师魏老师,打开木箱一件一件如数家珍般拿出陈伯华曾经使用过的戏服,这里面是陈伯华的代衰作《柜中缘》、《贵妃醉酒》、《宇宙锋》、《二度梅》的全部行头,色彩艳丽、做工精良,看到这一切我们又都仿佛回到了剧场,灯光照射,音乐声起,粉墨登场的陈伯华老师伴随着音乐又咿唧呀呀如仙子般地舞了起来……
1952年《宇宙锋》
1950年代《穆桂英智破天门阵》陈伯华饰穆桂英
在这里我们终于又看到了那只美丽的风冠,这是“文革”后又按照过去的原样重新复制的一只。这些戏服不仅仅是陈伯华艺术人生的重要写照,同时其本身就是濒临失传的珍贵的汉绣艺术作。
一代名伶就这样把她一生的艺术成就交给了我们,事实上是她无偿地把她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全部交还给了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