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一部跟拍了9年的纪录片,道出了无数少女的辛酸泪

2020-09-08   电影杂志

原标题:豆瓣9.4!一部跟拍了9年的纪录片,道出了无数少女的辛酸泪

九月,又到了开学的日子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走入校园,前不久广州17岁女孩小闲被父母逼婚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不得不承认的是,的确在很多偏远地区,应该在校园里接受教育的孩子被无情地推入了社会。

回忆一下,你身边的那些早早就不上学的同龄人,是不是一辍学就在家长的安排下结婚生子了呢?

01

在印度,由于女性地位低下,一旦度过了成人礼(十三四岁),女孩们就会被父母强行要求出嫁。

除了重男轻女,印度还有让人喘不过气的种姓歧视,而歧视链的最底端就是“贱民”。

很多印度电影都对贱民有过描述,他们生活的非常惨,只配做体力劳动,且每人每天的报酬不足2美元。

如果不幸出生在贱民的家庭,而且还是个女孩,那么你的人生基本就一眼看到底了。

但凡事也有奇迹发生,在印度有一个叫乔治的美籍商人。

他在了解到印度这些无学可上的孩子之后,倾尽所有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取名香媞巴旺。

值得一提的是,香媞巴旺是完全公开且免费的,而且只收上不起学的孩子。

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为了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个家庭只允许送一个孩子进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录片《天命之女》摄制组前后共花费9年时间跟踪拍摄了5个女孩,她们都来自上不起学的家庭,家中都有多个兄弟姊妹。

如果没有被送进香媞巴旺,solipa应该会在14岁嫁给她的亲叔叔。

如果没有进入香媞巴旺,这个名叫小森的小女孩还在破旧的房间里,同她的母亲一样靠粘火柴盒来养活自己。

纪录片所跟踪拍摄的5个孩子,在进入香媞巴旺之后都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不仅仅是学到了文化知识那么简单,还有平等性,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对于未来的思考。

她们在毕业之后相继步入社会,当上了律师、护士,逐步朝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向去努力。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依旧破旧的家、还在为摆脱贫苦挣扎的父母、以及已经完全过上另外人生的兄弟姐妹。

看着比自己小的妹妹已经成了几个孩子的妈,那种无力的感觉,比平行世界还有魔幻。

知识能改变命运,也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标语,但对于那些渴望上学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来说,是真真切切的演绎。

02

张艺谋拍过一部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讲述在西北偏远地区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13岁的代课老师魏敏芝为找回失学儿童而奔波努力的故事。

老谋子在上世纪90年代拍摄很多文艺电影,但《一个都不能少》最为特殊。

除了采用了纪录片的风格,张艺谋更是第一次使用无演员资历的素人群众来出演该片。

里面的孩子们都保留了他们本身的名字,不需要表演,因为电影里所呈现的就是他们每天的生活——

需要省着用的粉笔头,需要手抄的课本,以及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的课程。

魏敏芝是个执拗的小老师,她答应看好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但失学的情况真的太严重了。

前一天还在班级上捣乱的孩子,第二天就被送去了县城打工。

诚然这是根据小说所改编的电影,但《一个都不能少》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朴实外表下的现实境况。

它太真实了,真实得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在这个学生陆续返校的季节里,依然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走进课堂。

在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名叫立古曲子的女孩已经16岁了,但她才读小学三年级。

马边属于彝区、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重叠加地带,受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偏远乡村一些学生到十多岁才从小学一年级重新起步,其中以彝族女孩居多。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患病, 立古曲子直到14岁那年才开始上学。

因为比同班同学的年龄大许多,这让立古曲子自卑且敏感,要经常面临其他同学的嘲笑和挖苦。

和立古曲子有着相同遭遇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错过了最佳入学的年龄,成了实实在在的大龄小学生。

即使后面跟上义务教育的步伐,毕业之后也要20岁了。

考虑到同龄人要么嫁人要么外出务工,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即使重返校园,再次辍学的现象可能仍然存在。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所专门针对大龄低年级学生的特殊学校——桐华学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开办。

这个学校所接收的学生几乎全部都是彝族女孩,平均年龄16岁。

由于这些孩子错失了最佳的入学年龄,老师们必须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来自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的志愿者更是不计报酬不远万里来到马边桐华学校,力争帮助孩子们实现弯道超车。

她们需要的是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而打开这个窗口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课堂。

知识改变命运,学问充实人生。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如果没有桐华,他们中的大龄低年级学生或许就同父母的命运一样,困守在大山里,沿着上辈人的生存轨迹,在贫困的代际传递旋涡中沉浮。

03

九九公益日,电影杂志在行动。

由马边彝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协会牵头的公益项目“马边桐华扶智行动”,着力解决马边县大龄儿童、少年上学晚和厌学辍学等问题。

今年99公益日,电影杂志成了自媒体合伙人计划中的一员,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认领了 “马边桐华扶智行动”,希望能够为辍学的彝族孩子们贡献一份爱心和力量。

这个项目同样需要您的参与,为孩子们提供重返课堂的机会,点亮他们的梦想。

有了梦想,人生就有了希望。

在最偏僻的彝区、在深度贫困山区,这些曾经只会依从于家支安排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梦想,对未来有了憧憬,这是对中国梦最好的诠释。

长按,您的小小善意之举,改变的可能是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