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本买卖”孟良崮战役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首国人都很熟悉的歌词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那个年代,我国生产能力极其匮乏,工业生产基本靠小作坊模式。所以缴获敌人的枪械成为了我军武器装备的一项重要来源。
当然,我军也并不是在所有战役中都有的赚,在有些时候,我军会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只缴获很少一部分武器。最典型的例子是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军消灭了国军整编第74师3万人,但最终缴获到的枪械只有1万支。
这不由的让人好奇,这枪都到哪去了?毕竟按逻辑来讲,消灭了三万敌人就该缴获敌人三万支枪。更何况孟良崮战役是我军的一次大胜,我军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在我军打扫战场时肯定还有敌人的粮草辎重,所以我军缴获的武器数量应该远远超过敌人伤亡的数量,但为何最终我军缴获到的枪支只有一万支?
惨烈的孟良崮战役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首先孟良崮战役是一场惨烈的大战,这是一场我军投入近30万人,国军投入45万人的庞大战役。在战役后我军虽然消灭了敌人三万余人,但是自身也有一万多人的伤亡,可见这场战役还是很惨烈的。
在这种惨烈的背景下,武器弹药的消耗就相当大了。很多武器在大战中就已经损坏,没等到被我军缴获就成为了一堆废铁。所以去除掉孟良崮战役在战略层面上的积极作用以及双方的战绩,单从消耗的武器和缴获的武器来看,这场仗是一个“亏本买卖”。
山地地形对后勤的影响
除了武器弹药消耗量巨大的问题,还有就是这场战争的环境因素。孟良崮,孟良崮,所谓“崮”指的就是那种很陡峭,但顶部又比较平的山。从孟良崮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孟良崮的地形如何。所以孟良崮战役是一场激烈的山地战。
山地战和平原战争最大的区别,就是武器物资很难运到前线。毕竟山地地形基本隔绝了海洋运输,在陆地上,陡峭的山脉也会成为后勤运输的一大阻碍。因此纵观世界,任何国家的军队参与山地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而孟良崮战役就是这样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根本没有重武器,双方的后勤补给都相当困难。
所以孟良崮战役在本质上,是两支后勤补给都相当困难的“穷军队”在打仗,敌人的武器也不富裕。因此在敌人本来就“穷”的情况下,再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摧毁了敌人的部分武器,我军消灭三万人,但只缴获一万支枪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