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桑梓
一段监控录像,突然火爆了朋友圈——
视频中,男孩正在写作业。
突然,他摘下眼镜,狠狠地朝自己甩了两巴掌。
耳光声响彻屋内,隔着屏幕都感到又辣又疼。
这么小的孩子,为何会对自己“痛下杀手”?
原来,男孩今年五年级。
成绩一般,可特别努力。
那天,他看不懂一道作业题,觉得自己愚蠢至极,
便情不自禁地自扇耳光。
事后,男孩说了两句话我印象深刻:
“我父母每天工作非常辛苦,将最好的条件都给了我,
我不能在学习上懈怠,否则就对不起他们。”
“如果学习不好,就不能够考上名牌大学,
一旦考不上名牌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
很难想象男孩是何等压抑,才出此言。
反正我只觉着字字扎心!
现在的孩子,未曾扛起过生活重担。
可在繁重的课业下,他们的脊梁早已被压弯。
这,就是当下孩子的困境。
多少孩子,正在经历996
最近,各地疫情卷土重来。
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让许多学生措手不及。
对此,心理学教授徐凯文一针见血地提出:
“自2020年疫情后复学,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就突然爆发,
变得非常严重,极端事件也发生了很多。”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9岁的小女孩掉发严重,导致秃顶。
妈妈以为她只是压力大,便开始食补+药补。
还把孩子头发剪成了齐耳短发,
以为这样就能减少掉发。
但长时间过去了,
女孩的头发不仅没有任何改善,
反而越来越秃。
无奈,妈妈只好带她去医院。
一番检查,惊呆众人——
原来,女孩没有任何头皮问题。
头发也不是自然掉落,
而是她自己拔的!
因为平时写作业很累,加上父母平时对她很严格,
从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学习……
压力太大了,
拔头发,就成为她唯一的解压方式。
“拔的时候很痛,也知道这样不好,
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拔头发。”
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
成年人尚且厌烦996,
可有些孩子却只能被迫接受。
就像心理专家陈默说的: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这一代孩子所面对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世界,
诚心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读懂这一代人。”
这一代的孩子,生在蜜床,养在温室,物质优渥。
随之而来的却是家长的期望越来越高,
而自己的抗压力和自愈力越来越低。
如此一来,当他们遭到外界重击,
往往只能撞得头破血流。
别逼孩子,他只是开窍得晚
知乎上有个提问:
那些初中成绩差的孩子,
最后都怎么样了?
有一个高赞评论说:
“有些孩子就是开窍得晚,
但其实挺聪明的。”
深以为然。
纪录片《差生》中,
洪成浩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他从初中开始,就很痴迷游戏,
理所当然地,他是个差生。
父母打过、骂过,都没用。
高一那年,他告诉妈妈,
想成为职业玩家。
妈妈想,既然逼迫他学习没用,
不如支持他做喜欢的事。
于是,妈妈说:
“加油,你可以的,
你会拿到冠军的。”
高二那年,令人惊讶的事发生了!
洪成浩在职业比赛中输惨了。
回想起父母的支持、鼓励和温暖陪伴,
忽然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父母的信任。
高二起,洪成浩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
虽然依旧是班级倒数,但很认真。
印象最深的,是这个男孩底气十足说过的一句话:
“反正,无论我学得怎么样,爸爸妈妈都不会放弃我。”
他每天一心一意学习功课,
不到一年就考到了全班第二。
紧接着,还考到了年级第一,
并拿到了名牌大学4年奖学金的入学名额。
你看。
有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只是开窍得晚。
一项研究表明,有的孩子在15岁前,
大脑发育较慢,所以导致在学习上的“觉醒能力”较弱,
可一旦到了15岁后,随着多巴胺和脊髓液增多,
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容易后来居上。
所以,面对开窍晚的孩子,
父母需要包容理解,耐心引导。
慢慢静待,孩子这颗花苞终会绽放。
最好的教育,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教育的最高级形态,
一定是开放自由,兼容并包。
一定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听听他们的声音。
我家往上数三代,
个个都是本科生。
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
可好歹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而我弟弟,却成了我们家族的例外。
他爱看大人眼里的“闲书”,
爱在厨房里学妈妈做菜。
唯独对课本知识提不起兴趣。
成绩更是常年徘徊在班级后几名。
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
上了一所职业院校,
选择了厨师专业。
一次聊天时,
他很认真地跟我说:
“姐,我其实真的没什么大的抱负,
我想当厨师,以后做饭给你们吃,
你们觉得好吃我就很幸福了。”
后来,弟弟果真去了职业学校学烹饪。
如果说我最初还有不甘、忍不住要劝他,
那现在我看到他分享的朋友圈,
便深感是自己狭隘了。
嗯,他是真的开心,
也是真的热爱。
还记得钟生明吗?
17年前,央视纪录片《高三》中,
钟生明是典型的差生,次次考试不及格,
最爱的就是玩。
高三那年,他给别人代运营游戏账号赚了上万元,
成了班级第一个用上手机的学生。
这事儿传到校内,
校长一气之下差点给他开除学籍。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不读书,以后的人生还有救吗?”
钟生明确实没救了,至少在学习这块儿,
他深知自己不适合。
若干年后,热爱游戏的他抓住了互联网风口,
在一家物流公司直接做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
紧接着,他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创业,
一天流水高达八千万,名利双收。
看到这,我终于明白,
教育从来没有三六九等。
读书也好,学技能也罢,
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的孩子,
5岁就能熟读四书五经,
学习成绩遥遥领先;
可有的孩子,
15岁了还在班级倒数,
懵懵懂懂。
不要急,
世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从不存在谁比谁落后,
谁比谁领先。
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时区里,
稳步发展。
所以,与其让孩子超越别人,
笨鸟先飞,
不如因材施教,
找到最受用的方式,
让他热气腾腾过一生。
—— End ——
作者:桑梓,用心写字,用爱成文。专注婚姻、育儿类文章,让您在婚姻、育儿路上少走弯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