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没有偷东西,为什么要把我的手脚绑起来?”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作为养老院“名片”的102岁老人高仔,直到去世之前,仍然没有挣脱绑在右腋下用被单撕成的约束带,她死在了养老院的床上。
一、102岁老人被“困死”在养老院
01、102岁健康老人在养老院离奇去世
高仔是江西人,虽然已100岁高龄,但身体无病,神志清醒,也能自己行走。一家人为了让高仔安享晚年,便将她送往养老院。
2年后,高仔小女儿突然接到养老院电话,被告知高仔已去世。养老院工作人员安慰家属,称老人走得安详。
可小女儿却表示自己在老人离世当天,曾一同进餐,当时老人无恙,可夜间22时老人却去世了,属实离奇。
02、查看监控发现老人死前被绑了7天
家属收拾了老人遗物的同时,也调来了老人去世当天17:30至23:30时段房间内的监控录像。
监控显示,从傍晚17:52分开始,老人第一次被护工用束带绑着,老人用一边手解了半小时才解开,并将束带藏在被子下。
19:08,护工发现老人挣脱束缚,于是在老人再次撕扯中,不顾老人抗议第二次绑上束带,这次绑得更紧。
老人挣扎许久,解不开便尝试钻出约束带,却被男护工发现,第三次被束带约束,这次老人再也无法挣脱。
20:47起,老人不再动弹。直至22:00时左右,才被护工发现死亡。
家属当即报警,警察也调取了老人死亡前七日的监控,发现她连续七日都被护工用束带捆绑约束。
甚至直至去世前,老人都还在不断挣扎,甚至苦苦哀求护工解开束带。
03、老人曾是养老院“名片”,事件引热议
这位百岁高龄老人一直是养老院的“名片”,在世时,各界领导来院参观都会一并参观她房间。
而如今老人去世,养老院不仅“名片”没了,事件还引发热议。
有网友直指养老院并不能让人放心,也不会再将家中老人送往养老院。
二、越来越多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
虽然养老院产业在不断蓬勃发展,但不论是中国还是国外,很多老人仍不愿意被送到养老院。
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总人口比超75%的美国100个大城市里,养老社区内床位总数达到209万个。但同期美国老人有3900万,估算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不超8%。
同时,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来,与亲属生活的老人数量增长42%。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也指出,65岁以上老人中,有21%已购买接近家人亲友的住房。
还有英国和其他国家,老人也不去专门的养老院。再如日本,收费养老机构如今供大于求,截止2010年入住仅有16.2万人,远远不及2880万日本老人的1%。
而养老院的花费也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重点。
1.低端民营的养老院价格低廉,生活条件差,护理水平低,缺乏医疗条件,一旦有意外也难以处理,难成老人优先选项。
2.中高端民营的养老院价格不低,虽然环境佳且护理水平好,医疗有条件,但可能花掉工薪阶层一个人的月收入。而且近年来的负面消息传闻也不少,除非子女经常探望,老人的处境也颇令人担忧。
3.公立养老机构,收费低廉,但并非想入住就能入住。比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作为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阳面单间1800/月,共520张床位,可排队登记的老人却超过万人。
4.国内现试点引进了社区养老服务,但这也不意味着养老机构的跃进。
老人住进养老院,看似万事有人照顾,但他们自身也仍要面临困境,毕竟一旦住进养老院,意味着他们脱离了正常家庭生活。
有资料显示,在家养老老人中有87.29%无明显抑郁症状,而养老院中的老人,中度以上抑郁人数比达到75%。
难以割舍的亲情,身边逐渐凋零的老友,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都会让老人眷恋。
三、“新型养老”火了,你会选择吗?
年老父母和子女共住久了难免会有摩擦,但去养老院又怕孤独和冷漠。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这种情况下便衍生出了新型养老方式。
1、抱团养老
老人可以和志趣相投的老友,一同开启抱团同居的生活。白天可以一起吃饭锻炼,一起喝茶闲聊,晚上再各回各家睡觉。
上了年纪后,能和老友一起抱团消磨时间,本身就很快乐很有意义。
2、互助养老
是一种社区养老的补充形式,强调的是人与人间相互帮扶与慰藉。这里可以是青年人对老年人,也可以是老年人之间,特别是低龄老人对高龄高人以及健康老人对失能老人的帮助。
3、酒店养老
即顺应社会养老需求而兴起的新型酒店业态。养老型酒店不仅兼顾居家和养老家庭环境,同时又突出机构养老配套设施。可以说,酒店养老能满足老人对居住环境、服务质量以及保健医疗多方面的需求。
4、旅居养老
老人和老伴或老友一同选择一座心仪城市停留,看风景尝美食,时间随意,待觉得待够了再去往下一座城市停留。
5、家床养老
依托一些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让专业的护理服务直接延伸到老人的家中,让老人能够居家享受到养老院般的照护。
目前全国各地也逐步开展了家床养老模式。
比如江苏南京自2016年起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现已建成5701张‘家庭养老床位’;又比如山东青岛家庭养老床位推广不到一年,就有14000位老人签约。
还有北京就起草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同时还拟在居家照护需求相对集中的一些城市社区,建设不少于一万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并建立适合北京市实际的一种新型“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模式。
尊老爱幼被誉为中华传统美德,我们更应该敬孝和关心老人,不单关注老人的身体,更应该关注老人的心理。
送老人去养老院并非是上上策,如果作为子女真的无法赡养,那么也许可以咨询老人的意见,可能新型的养老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
[1]《养老新方式,不用去养老院,每月只需500,你愿意吗?》.中老年时报.2022-03-12
[2]《只有中国老人不愿去养老院?真相竟然是......》.新华养老周刊.2020-02-04
[3]《“2021新型养老”火了,既不用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太治愈!》.财闻要鉴.2021-10-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