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库钓,是不少淡水野钓钓友的终极爱好,其实原因倒也很简单,有大物,能钓大鱼,其实这也是很多钓友,对渔获的心理历程;刚开始是能中鱼就行,到后来的有条大物就好了,到后来的就只想钓大家伙,倒不是说钓鱼人有多贪心,对渔获的价值有多渴望,纯粹是和大鱼博弈,几个回合之后,干翻大物,溜上岸之后,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很舒服罢了。
要说湖库钓,比较常见的一种地形,就是坡底,其实这倒是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大水面水域,水底常见被冲刷,时间越久,就越容易在这些近岸,冲刷成坡度比较大、外衍距离比较长的水底地形,这种地形对鱼来说,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因为水流冲刷、底泥堆积,多会在深浅水交汇处,形成断断续续的坎,一般有经验的老鸟,会喜欢在这种坡道近坎的位置打窝、守钓,往往效果都很不错,但是有的坎离岸近还好说,有的坎,则离岸很远,用长竿都很不容易打到坎边,就要面临这么一个问题,坡道上怎么打窝,怎么调漂?
为什么有这种顾虑呢?因为坡道不容易留滞钩饵、窝料,如果坡度平缓,勉强还能留住饵料,可是坡度一大,比重大一些的窝料、钓饵,很容易滑落到坡底去,窝料都停不住,根本就谈不上怎么停鱼、诱鱼、聚鱼了,但是要真说没办法,到也不尽然,有两个方法来应对,正常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1、软料打窝是首选,软料沉底后,再使用颗粒打窝;窝料在坡道上容易受重力的影响,会滑落坡底,一方面是因为坡度大,最主要还是摩擦力系数低,我们可以用软料作为先打窝的窝料,用打窝器、打窝袋之类,围绕着钓点投放窝料,这样虽然也会有一部分窝料滑落坡底,但是能驻留大部分窝料。
2、必须集中打窝,窝点之间间隔不宜太近;在使用软料铺底后,然后用打窝器、打窝袋、打窝船等打窝工具,多打窝点,但是窝点彼此之间距离近一些,大约30厘米就足够了;这样仍然避免不了少许窝料滑落,但是还是能停驻一大部分窝料,尤其是靠近岸的位置。
3、补窝的时候,尽量朝上补;既然有打窝,自然就有补窝,在补窝时,将窝料朝近岸方向,也就是坡道朝上的位置,多补窝料,这样虽然和钓点有一定偏差,但是还是会有相当比例的窝料,滑落到钓点附近,这样也有极好的补窝效果。
其实在实战中,有坡度的水底,坡道并不是很光滑,大多都有浅层的淤泥,只要一次不是打太大数量的窝料,少次、频打,还是有很大机会把窝料驻在钓点附近,虽然费一些功夫,但是实际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那么在坡道调漂,又有哪些值得说道的地方呢?
1、调漂时不抛满竿,在坡道施钓,不注意控制,随便抛一下就是满竿,在平时抛八分满,在坡道上就是满竿,这是物理和地理特性导致的;如果非要在这里钓鱼,那么调漂时就抛5粉,最多不超过6分,这样考虑到坡度的因素,其实也就八九分满了。
2、不要带钩调漂;带钩调漂,在精找底时,必要要带饵,但是坡道调漂,在带饵的情况下,钓饵滑落,那么钓目势必会发生变化,较真的话,验证之钓目变化原因,这就乐子比较大了,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带钩调漂,最后再带子线,挂饵,在近水试一下压目,然后留出预估钓目,这样虽然有1~2目的误差,但是在实战中足够了。
3、建议使用大浮力横截面较大的枣核漂,这样调目可以放低一些,可以减少水流对漂组的影响,我们调目放到5目、6目即可,漂也能站稳,又不用因为库钓饵大、饵重,需要高调目才能平衡钓目;同时,也能避免,因为调目太大,上浮的力量太大,这样鱼在吃口时,很容易被这股力量拖住,吸食入嘴时,就成了人为的阻碍,很容易导致,能刺鱼,但是刺不穿鱼,鱼会提前脱钩。
总结,在坡道打窝调漂,需要更细心,也更有耐心,比如在使用子线这个问题上,因为有坡道的水底,子线触底之后,因为水线不是垂直的,所以过度强调子线是不是紧绷,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而鱼群在这种地势觅食的时候,也不会符合拱底、触底等状态,所以钓目偶有误差,其实对实战效果并不影响,过于较真,反而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