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之前怎么也没想过,有一天竟然会爱上看余华和莫言这两位文坛大佬“说相声”,最近的快乐都是他们给的。
而且也是最近才知道一个冷知识:他俩当年不仅是同学,居然还是室友…写作途中偶尔对视一眼就会双双失去灵感的那种,得在中间挂个挂历挡住视线才能继续写下去哈哈哈(你俩夺笋呐!
虽然嘴上说着互相嫌弃,但实际上他俩都没有吝啬过对对方才华的赞许和肯定。
在这个月月初莫言的新版《生死疲劳》的脱口秀大会…啊不,是发布会上,余华就激情输出“C语言”。
让余华评价一下莫言的这本书,余华老师:看完以后首先的感觉是很嫉妒,妈的写的那么牛X我C(文化人的夸奖这么直给的吗hhh
莫言说自己当初写了十部长篇的时候,看到余华才写了三部,就有种心理上的满足,结果余华一部《活着》就卖了数千万,这谁能干过他??
毕竟余华自己也说过,他可以靠《活着》(的版税)活着。
莫言还写文章夸过余华,说余华当年是个“古怪而残酷的青年小说家,以他的几部血腥的作品,震动了文坛”,后来有幸与他同居一室,逐渐对这个“诡异的灵魂”有所了解。
看得出来在相爱相杀这方面,他俩是谁也没饶过谁(文坛的一些奇妙联结又增加了~
前阵子正好刷到一个视频,是莫言和余华聊yyds的。
当被cue到用yyds造句的时候,余华:莫言就是我的yyds~
然而他的“老伙计”莫言并没有回应余华,而是忙着激情表白于和伟,说于和伟是他的yyds。
余华自己“挽尊”说:我是西川的yyds(所以这是他爱他,他爱他,他爱他…余华老师终究是错付了吗哈哈哈
有一说一,在喜欢于和伟这件事上,莫言跟自己的“小迷弟”余华其实是差不多的画风,都是一样的直给。
在他2021年的年终总结快问快答里,别的问题都是正常音量,当被问到最喜欢的演员的时候,莫言(超大声):于和伟!!
咱就是说,果然没有人能不爱于和伟,尤其是他在《觉醒年代》里演的陈仲甫先生~(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审美一致点+1
评论区里闻讯赶来的于和伟:好家伙,我在线给大家表演一个受宠若惊(于和伟老师这个捂脸笑的头像也很恰到好处hhh
咱就是说,突然嗅到了一些邪门cp的气息哈哈哈~(使不得使不得
不过说正经的,以前看他们写的小说的时候总以为文如其人,觉得就算他们笔下的人物不是他们,但也多少有点作者本身的影子吧?
结果他们用(油麦)实力证明,这大概是我们想多了。
虽然他们书里的故事大多很致郁,但实际上他们和他们的书都是各过各的。
在书之外的地方他们就可以说是文坛“泥石流”般的存在了,幽默而不自知是最有意思的,所以总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发言,专治网友们的emo和不开心。
最近看到有一个热搜叫#能不能请余华和莫言说脱口秀#,看得斯文猛点头。
不少网友甚至已经一边附议,一边dream起“文坛脱口秀大会”的阵容来了。
表示叫《一年一度吐槽大会》也好,或者叫《作家的夏天》也行,如果真能组起来这个局的话,除了余华和莫言,还想提名一下另外一些“老油麦人”,比如刘震云、王朔、姜文、韩寒、李诞、紫金陈…
甚至还有人大胆开麦:既然如此,就让郭敬明来当主持人吧哈哈哈哈(这个脑洞的抓马指数就未免有点太高了!
你别说,还真有脱口秀节目找过余华,想邀请他去做评委。
余华回了对方四个字:找错人了(余华老师内心os:我哪里幽默?我不幽默,别误会我
讲真,光是脑补了一下把他们这些自带油麦天赋的文坛大佬们聚到一起互相吐槽的场景,就很难不开始嘴角疯狂上扬。
至于他们都有哪些经典发言正在江湖上流传着,斯文这就给大家挨个盘一盘~
先说说“把痛苦带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余华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他聊自己当年是怎么走上文学这条路的那段演讲。
你以为会有什么高大上的心路历程?然而现实是:不想当牙医,想睡懒觉,不想上班,写小说稿费还归自己(好real的原因哈哈哈哈哈哈
他还顺便透露说,莫言入文学坑的原因是想赚稿费给自己买双皮鞋(因为当时的士兵都是穿球鞋的,只有军官穿皮鞋),王硕也差不多。
三个人都不按套路出牌,还不告诉苏童,这就让最后一个出场的苏童很是“尴尬”。
因为当时只有他认认真真地写了一篇自己是怎么因为热爱文学而踏上这条文学路的哈哈哈(苏童:不愿再…
前阵子还看到一个采访,让余华给《活着》打分。
余华:我打9.4分吧。至于为什么扣了0.6,这你得问那个豆瓣了,它就给我打的9.4分。
问他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网友评论,余华说每次有人批评他的时候就有为他辩护,说“他都那么大年纪了,能继续写就不错了”。
然后就有读者说“天呐他还在啊,我以为他不在了…”(不在了可还行啊哈哈哈哈,我们余华老师年轻着呢!
问他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幸福的吗,余华:反正就是…不用上学嘛,肯定是幸福的,嘿嘿~(从余华老师这突然洋溢起来的笑容里已经能感受到有多幸福了
问他对诺贝尔文学奖怎么看,余华:我要是说不想要显然是假话,我要是说想要又得变成笑话,中国文坛在座的只有莫言说这话不会变笑话…
此时余华老师内心os可能是:这我能怎么看,我没拿诺奖难道是因为我不喜欢吗哈哈哈哈?(又在说什么大实话哈哈哈
聊到张艺谋导演把他写的《活着》翻拍成电影的事,余华还分享了当时电影上映之后片方邀请他代表张艺谋去和观众见面的故事,这一看就是20多遍。
这段经历的心路历程可以命名为《张艺谋很贵他们请不起,但我和苏童是便宜货》(随时进入自黑模式可还行哈哈哈
说到爆笑,知名“阑(烂)尾梗”一定可以登上余华爆笑语录前三名。
原本是一个小孩子因为装病结果被爸妈拉上手术台割了阑尾遗憾不能当飞行员的辛酸故事,结果从余华嘴里出来就成了《余华一家人与阑尾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余华:我的阑尾被割掉了,我父亲的阑尾也割掉了,我妈妈的阑尾也割掉了,哥哥的也是,我们家已经没有阑尾了(这个梗我真的能笑很久
他还吐槽过现在视频网站的收费乱象,每一句都说到网友们的心坎儿里。
他说自己一开始为了看体育比赛每个月充15块钱,后来为了投屏看的时候提高清晰度又交了400块。
作为一个只看篮球和其他体育比赛的“老年人”,总觉得这波很亏,于是就又开始在那个平台看电影(这大概就是我们越想省钱花得越多的真实写照吧哈哈哈
在体育爱好这方面,他的室友莫言也是个运动爱好者。不仅自己喜欢踢足球,甚至当年还把史铁生连人带轮椅拉去给他们当守门员。
余华&莫言to史铁生:你坐那儿就行,把门守住~
余华&莫言to沈阳文学院的对手:你们一脚踢到史铁生身上,他很可能被你们踢死了。
沈阳文学院的对手们:……
史铁生:……(就说说你们礼貌吗哈哈哈
在耿直和接地气这方面,莫言老师也是没输过谁。
记者:你幸福吗?
莫言:我不知道。
记者:最希望的一种状态是什么?
莫言(嘴角逐渐露出幸福的微笑):现在结束采访。
莫言前阵子还回复过一些网友的留言,每一个都很爆笑。
在《生死疲劳》的发布会上,因为有“活泼”的余华的衬托,就显得莫言“稳重”了不少,有网友问莫言是不是在自己的发布会上睡着了。
莫言:我不是,我没有,我只是看着波澜不惊,其实我内心深处很汹涌澎湃的!
问他觉得自己说的是普通话吗,莫言老师自信满满地回复:我以(依)为(偎)是的,当然是(高密)普通话。
还有网友“真诚”发问:《平凡的世界》应该买莫言版的还是余华版的?
莫言:建议买余华版的《生死疲劳》,或者莫言版的《活着》(这个回答,格局一下就打开了吧~妙啊~
此时《平凡的世界》的真实作者路遥的内心os可能如图
瓜吃多了也会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角度,比如有人问莫言是不是客串过《甄嬛传》。
莫言一本正经地给自己辟谣说:没有,不是我演的,目前都在专心写作和练字,不过我小时候倒是上过舞台。
还有人问莫言,说他以前找灵感的方式是抽烟,现在是喝酒,以后会不会是烫头。
莫言第一下还没get到这是于谦“抽烟喝酒烫头”的那个梗,认认真真地自黑说:这恐怕不行,烫头首先需要一头茂密的头发,我的头发这么稀稀落落,要烫只能烫头皮了…
之后他搜了一下这个梗就明白了,回复网友说:烫头的事还是交给于谦吧,我可以烫脚。
对于自己的头发“离家出走”的这件事,莫言没少自黑。
在他发的年度总结最后,他说自从开了公众号之后,这一年最大的收获除了知道了什么是yyds,更多的是在跟年轻人们交流多了之后,感觉青春勃发,经常都忍不住要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不是变多了。
对于有越多越多人关注和喜欢自己这件事,莫言分享过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说是有一次遇到过一个女粉丝,声情并茂地给他朗读了一首“莫言”写的诗,叫《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莫言静静听完之后十分感动,就跟她说:这如果是我写的该有多好!(莫言内心:成名真好,写书都不用自己动手啦哈哈哈哈
他们的好朋友刘震云呢,最近在《开拍吧》那档综艺里当“绿灯会”成员,也就是类似投资人+评委的那样一个角色,输出了不少幽默语录,经常是用那种最平缓的语气说着最有趣的话。
比如他说来自大连的沙漠导演不应该叫沙漠,叫沙滩更合适些。
他跟陈凯歌的日常拌嘴也承包了节目里的很多笑点。
有一次刘震云投资的电影赚钱了之后,陈凯歌本意可能是想cue刘震云这个名利双收的大赢家藏不住笑,顺便祝贺他。
刘震云:谢谢谢谢,我也感谢我自己~
关于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那件事,刘震云也被问过感受。
刘震云直言:莫言获奖之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多人问我的感受。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烛夜,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这个比喻哈哈哈哈,荒诞、委屈和小嫉妒都拿捏住了
在幽默感这方面,刘震云一直走的都是这种路子,经常会有一些奇妙的比喻和拆解。
比如有次说到“老师”这个称呼分量太重的时候,刘震云巧妙化解说:你把这事当真了,“老师”这个词在我们河南就跟“师傅”差不多,杀猪的也喊“老师”。
他还在节目里当面吐槽过自己的好朋友陈道明爱打高尔夫的事,说觉得打高尔夫的人一般脑子都有病。
旁边被他损了的陈道明:无奈摊手.gif
刘震云的幽默感大概就是像冯小刚形容的那样,如果说王朔的幽默是“爷把你们这帮孙子看得透透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幽默感,刘震云的幽默就是“在最绝望的时候给自己留条活路”的幽默感。
虽然总感觉他憋着点坏水,但也总能戳到不少人的笑点。
当然了,没有说幽默感还要分高下的意思,王朔的油麦细胞主要体现在他的文风里,总是自带一些“京味儿”调侃的意味。
而调侃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不软不硬的幽默体现。
说真的,斯文日常好奇,这代作家是不是都有点油麦细胞在身上?怎么做到在严肃和好笑之间随意切换的??
这波收获快乐之余,也实实在在地吃到了一波读书的安利(咱就是说,真的很难抵挡这些幽默文化人的魅力
至于紫金陈这个写悬疑推理小说的作家,虽然跟前面这些文坛大佬不是一代人,但他也是靠油麦的表现出过不少次圈的。
与其说是油麦,不如说是迷惑更贴切一点。
无论是看他的小说,还是追迷雾剧场翻拍他小说的那几部剧的时候,斯文都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在“年度迷惑新闻大赏”的榜单上(不止一次地)看到他。
紫金陈——一个在1818黄金眼维权频道办年卡的知名小说家。前不久刚被某无良中医馆坑了,从单纯的腰肌劳损到打了针之后直不起腰
再见面的时候健身房老板又带着他的钱跑路了…
他原本是想靠健身练练腰来着,结果没成想就这么遭遇连环套 (就咋说吧哈哈哈哈
韩寒、李诞等等年轻一代作家就不多说了,大家应该都挺熟悉,都是行走的喜剧人了。
如果“文坛脱口秀大会”这种脑洞节目能真的办出来,估计还能看到另外一些有意思的人出现,大家脑海里可能也会闪现出一些名字。
这明明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脑洞,这一不留神就已经越盘越上头了,试问这样的节目谁不想明天就看到啊?(我超大声!
总之,甭管有没有戏,梦想还是可以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此处手动@笑果 @米未 or其他做喜剧的平台,能不能收获快乐就靠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