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又名花鹿,属偶蹄目鹿科。体型中等大小,较匀称,体重接近100千克,雌性略小;一般体长为1.41.5米,肩高为1。0米。尾则很短小,耳大直立,颈较细长,鼻端裸露,躯体并不粗大,四肢细且长,后肢尤其细长,蹄狭小。背中线自耳基到尾端有一条明显的黑线,从背脊两旁到体侧有明显的白色斑点排列成纵行,其余斑点自然散布。雄鹿有角,雌鹿无角,角生长完全时有4叉,第一分叉斜伸向前,第二分叉与第一分叉有较大距离,最后在主干末端再分成两小枚。梅花鹿的鹿茸很有名,是名贵的中药材,每年春季,大约在四月中旬旧角脱落,长出新角,一只健壮的成年雄鹿一年可以锯收两次鹿茸。梅花鹿夏毛薄,无绒毛,全身栗棕色,体色较鲜艳,黑色背中线两侧有排列成纵行的白斑;鼻端裸露部分深棕色,头顶和颈部色较深,呈棕灰色;而上唇边缘、颏和喉部色较浅。耳背灰棕色,耳内白色,耳边缘有白色长毛。
臂斑白色,尾背黑褐而腹面白,体腹部淡黄色,冬毛稠密,有绒毛,体侧一般没有白色斑点。雄性一般在9月下旬换毛,颈部毛发先换,色变深,然后沿体两边由前而后地进行换毛,斑点逐渐消失,10月份基本上全部换成冬毛。雌性略晚,约于10月换成,换毛顺序同雄性一样。冬毛换成夏毛开始于4月,雄性于5月中旬基本完成换毛,而雌性要到5月底才能完成。当然,换毛的时间随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差别,在华东地区基本是如上所描述的一样。梅花鹿一般栖息在大约8001500米的山地阔叶林、混交林、灌木丛、高山平原、草地等处,尤喜林缘、草甸、山崖和溪流的生态环境。夏季多在阴坡较开阔、透风的地方或到水源方便,较高的山坡上避暑和避蚊蝇的侵扰。春季活动范围较广,常随食物状况而变化。活动范围与地形、山的大小、植被状况有关。一般活动范围直径为515公里。
冬季到低山阳坡背面处觅食,有时也到山区农田取食作物嫩叶。一般都在黄昏活动,生性比较机瞥,很隐蔽。呈集群居住,平时雌性与幼鹿集群;雄鹿独居,繁殖季节与雌鹿含群。梅花鹿的栖息地较固定,在没有受到特大干扰情况下,一般不轻易离开,猎人常利用其这一习性,把它从栖息地赶走,部分猎人尾随追赶,而留下少数人在附近等着。鹿被赶出一段距离后,又逃回栖息地。这时,留下的猎人很容易就能将它击毙。梅花鹿主要以树叶、新枝、嫩芽、树皮、青草等为食。春夏季常到盐碱地舐盐。其食性也随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春天以嫩草嫩芽为主,夏天则以青草、嫩树叶等为食,秋、天以树叶和果实为主,冬季以常绿叶,如冬青、竹叶为食,有时也吃一些祜干的叶。国内野外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和华东各地区;在日本、西伯利亚东南部有分布。梅花鹿胆小,性怯,是神经质动物。
因此,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要求有比较宽敞的圈舍,避免在受到干扰时狂奔乱跑而发生伤亡。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运动场,平均每头不少于20平方米街养地内地势应稍有倾斜,以利于排水,免得圈内泥泞肮脏,地面要坚实或在围栏内鹿经常活动的地方铺设砖石,以供其磨蹄用;在圈舍内要设置食槽、水槽。圈内最好有树荫,否则,夏天就应搭棚,以供避阳,冬季在房舍内要多放些干草,以供其睡觉和休息。梅花鹿是比较能够耐寒的动物,冬天一般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防寒保暖措施。每日清晨要彻底清扫一次房舍以及运动场,清除粪便和吃剩的草料。另外,每次在接近动物时如喂食或其他情况下,要给鹿提前发出信号。使其有所准备,否则突然闯入或做些莽撞的动作,会引起鹿的惊恐。鹿在惊恐时表现泪窝睁大,前肢踏步,臀毛逆立和乱跑乱撞,从而容易发生撞伤或撞死事件。
在人工饲养时,可以喂给一些树叶、青草,如冬青树叶、白杨叶、板栗叶、毛栗叶、9薯藤叶、苜蓿草等;精料可用麸皮、玉米粉、豆饼、大麦渣等,并伴以骨粉、食盐。一只成年鹿每饲料量达3.05.0千克,分上、下午两次投喂,青饲料要供给足量,使鹿有饱的感觉。精饲料组成为:麸皮50%、玉米粉25%、豆饼5%、小麦或大麦粉10%、高粱或其他杂面7%、盐2%、骨粉1%。这样的精料,鹿每天需求量为0。81千克。多汁料每天需求为0。81。0千克,主要为:山芋、卷心菜、南瓜、胡萝卜和黄瓜等。粗料每天需求为1。62.0千克,主要是青草、山芋瞎、冬青树叶和苜蓿荜等。给予多汁饲料的目的,主要是加强营养的补充和饲料的调剂。冬季应该多给一些胡萝卜或大头菜等;夏季要使鹿尽量多吃些青草或树的嫩枝叶,这时可相应地减少精料。在不同时期和特殊体质的情况下,鹿对营养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
对处于换毛期的鹿,应多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而且对正在长鹿茸的雄性个体,也应增加蛋白质的含而在越冬前期,则要相应地增加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以保证在冬季动物体内有较多的脂肪贮存。雌、雄个体在非发情期分开饲养,对鹿群有较大的好处,可以增强它们的体质,也容易进行饲养上的管理和对食物营养上的管理。对怀孕的雌鹿要加强饲养上的管理,这对雌鹿健康、胎儿正常发育及产后乳汁的分泌有很大关系。妊娠初期、雌鹿的日粮应以较多的粗料和多汁料为主,妊娠中期以后,特别是妊娠后期,应选择体积小、质量好、营养丰富和适口性强的饲料,忌喂酸畋腐烂变质饲料,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和引起流产。对妊娠雌鹿,应减少惊扰,不应强行驱赶或拖拉,以防止损伤胎儿或引起流产。雌性梅花鹿性成熟的年龄是1.5岁,而雄性一般为2.5岁。雌鹿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
发情季节一般在912月,其中以1011月是发情高峰期;发情周期为12天左右,每次发情时间约12天。雌鹿发情时,表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有的还有同性互相爬跨和阴门肿胀等现象。雄鹿发情一般表现为精神兴奋,好斗,性情暴躁,经常磨角,食欲明显地减退。当雄鹿同雌鹿在一起时,常用鼻嗅闻雌性的阴部,发现发情的雌鹿,则紧跟其后追赶,有时嗅闻后,雄鹿抬起头且卷其上唇;当雌鹿一停下,立即爬跨背部交配。如果在发情期,雄鹿相遇则会发生殴斗,以角相互攻击,直到赶走失败者、选种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发育良好,平常食欲旺盛的个体。对雄性,要求个体被毛好力大强悍配种能力强:时对雌性,则要求母性强,泌乳能力人带仔率高。配种时。长按雌雄5:1的比例,采用雌雄同居交配法进行。也可以用其他维性进行试情,即在母鹿群中先放进K他雄性个体进行试情,如发现雌鹿发情后再放入壮年维鹿交配。
怀孕期一般约为7.58个,仔鹿一般于46月出生,主要集中在5月份。维性幼出生时体重一般为.20千克左右,而雌性幼仔稍轻,一般为6.0千克左右,仔鹿在出生后半小时即可站立,寻找母体乳头和吃乳,20天后开始采食一点青料和精料,同时出现反刍现象。哺乳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但是,其间取食青料和精料是逐步地增多的。自占以来,梅花鹿被认为楚一种吉祥如意的动物,这固然是同它的鹿茸的锊养价值分不开的。长期的实践证明,鹿茸IV有增强人体各种机能、心脏活动、消除心肌疲劳和衰弱、加强伤愈等作用。近年来,外已有将梅花鹿作为一种观赏动物和宠爱之物饲养,这同它的优美体型有关,特别是它身上的斑点更增添了它的美观。梅花鹿是比较神经质的动物。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经常同它接触的习惯,使之熟悉人的出现,这是驯化的第一步。对幼年梅花鹿就要培养这神习惯,以增加动物同人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