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粒沙能汇聚成世界的模样
扎根一线
默默付出
这是广大基层民警的品质
更是公安榜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城美警:陈建如
陈建如,这名曾从军20年,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的老兵,如今扎根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东派出所轧村警务站,在这片社区警务新阵地上屡立战功。从警8年来,他秉持“群众事无小事”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基层一线,维护着辖区的安全和稳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兵警长”。
2013年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2014年荣获“全省最美警察”称号;
2015年荣立三等功一次;
2018年荣获“最美湖州人”称号;
2018年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2019年荣获“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荣获“全省政法系统最美政法人”称号;
2019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2019年荣获全省“十大优秀退役军人”称号;
2019年荣获全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2019年荣获全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精细帮扶,百姓眼中无小事
热忱服务,民警心底蕴真情
平安“警卫员”
湖州织里是全国著名的“童装之乡”,被称“户户皆绣机,遍闻机杼声”。平安和谐对这里的人们来说弥足珍贵,也是陈建如这名“警卫员”倾尽全力的追求。
(“童装之乡”织里)
香圩墩童装产业园新建之初,园区内人员成分复杂、物业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问题多、矛盾纠纷频发。面对治理难题,陈建如坚持让“传统”和“科技”成为守护家园平安的“双保险”。
一方面,陈建如积极同织里分局和织里镇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大力推进园区智慧安防设施建设,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了拥有人脸识别、指纹门禁等科技的智能安防系统,使得工人宿舍盗窃案件由最高峰的1天发案4起变为现在的每天零发案,让这个拥有近5000人的工业园区真正实现了盗窃零发案。
另一方面,陈建如持续壮大平安共建共治力量,建立了企业主和企业有关负责人为骨干的“家园+企业”卫队,带领卫队走家串户开展安全检查、矛盾调解、安防宣传等平安建设活动。某商会高度评价陈建如:“是他将我们园区内的56家企业拧成了一股绳!”在企业家们的配合下,2018年,该卫队共检查单位696家次、发现整改隐患291处、化解矛盾纠纷36起,消除了园区大量安全隐患。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香圩墩童装产业园就被评为全市第一批“无贼网格”,成为了湖州织里公安全力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让陈建如在辖区内拥有极高声誉的,是他对“情”与“法”的把握尺度。一家加工企业负责人因为在车间抽烟受到了行政拘留的依法处罚,由于厂里接单、送货的事没和家属交待,他心急如焚。陈建如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他的家属并依法助其完成交接。这次特别有“人情味”的执法,让该负责人对这名民警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信服,还成了一名积极性很高的平安志愿者。
陈建如说,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就要把一碗水端平。在近3年办理的320余起案件中,他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让所有处罚对象心服口服,实现了案件零投诉。一名重庆籍童装企业主说:“只有像陈警官这样严格的治理才能让我们安心赚钱。”
(陈建如走访企业)
群众“勤务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陈建如平时最爱说的口头禅。他对制服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也对老百姓怀着深厚的感情。陈建如说,解放军和警察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前面都有“人民”两字。
在织里这个外地人口较多的新型城镇里,河南固始籍的身份让陈建如成了他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块特殊的“招牌”。“咱们老家离着不远,都是老乡!”在做群众工作中,他常用这样的话来打破僵局。
(陈建如走访辖区工地)
有一次,一名女子欲跳楼自杀。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爬上楼顶,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劝说5个多小时,让她感受到了“身在异乡非异客”的温暖,最终消除了轻生的念头。
面对寻找失散多年亲人的求助,哪怕只有一点线索,陈建如也绝不放过,在高温酷暑中挨家挨户地访问,最终帮助求助者找回了亲人;面对80多岁老人的求助,他利用自己创办的“微型服务站”,上门为她补办身份证。
(“最多跑一次”,陈建如上门为老人拍照)
他的“微型服务站”为200余名群众和20余家企业积极服务,把“最多跑一次”的公安改革红利送进百姓心里。他还将脚步延伸至辖区新居民的老家,多次参加“异地大走访”活动,足迹遍布安徽望江、潜山、广德等地,与新居民进一步拉近了距离。8年来,陈建如与辖区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被大家情切地称为“知心哥”“勤务兵”。
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初心。陈建如说,最好的职业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