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即可下载“无线锦州app”手机客户端)
炎炎夏日,熟人见面听到最多的叮嘱是“多喝水”“小心中暑”,而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烤”验人的身体也“烤”验心情,天气炎热时情绪同样会“中暑”。
“情绪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所谓“情绪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或炎热环境中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因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造成的一组精神、心理症候群。在临床上,医生以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等为其特征性症状,又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在疾病分类系统中,“情绪中暑”也属于情感障碍范畴。导致情绪中暑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有统计表明,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这种气象条件造成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情绪中暑”有哪些症状?
在夏季,人们一般会有各种心烦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情绪中暑”一般有以下几种症状:
1. 情绪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或头昏脑涨,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火气大,易激惹甚至暴怒。
2. 头脑迷糊,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
3. 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也缺乏热情,觉得日子过得没劲,易产生悲观绝望等焦虑抑郁的情绪症状。
4. 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等。
青壮年是高危人群
在极端情况下,情绪中暑会导致冲动性自杀的严重后果。相对而言,青壮年人群由于暴露于热应激源的机会更多,较孩子、老人更易情绪中暑。因此,青壮年人群是情绪中暑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劳动保护。这五类人更易情绪中暑:
1、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比如办公室白领,常常加班、饮食不规律,每天面临还贷、职场竞争等压力。
2、不善与人沟通的人。这类人遇到烦恼事,不善于自我调节处理,也无处倾诉。
3、平时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波动大的人。常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如出现打翻热水瓶引起烫伤等意外。
4、争强好胜者。易与人发生摩擦,不依不饶。
5、患其他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厌食症等疾病的人。
预防“情绪中暑”要注意自我调节
1、要学会情绪表达和发泄,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找朋友和亲人谈谈心,聊聊天,当负面情绪积累较多时,要学会释放自己,可以唱唱歌、看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幽默的漫画、跑跑步发泄一下。
2、要做到物理降温,白天尽量少出门,室内保持通风,补充足够的水分,多吃清火的食物,可以喝喝菊花茶等。
3、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不好,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身心状态,中午有条件一定要午睡一会儿,夏季尤其重要。
如果情绪在自我疏导后一直没有好转,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来源:新华网
编辑:黄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dLQMGwB8g2yegNDjs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