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上海自贸区的六个“今天”

2023-09-29     浦东发布

原标题:凝视上海自贸区的六个“今天”

凝视上海自贸区的六个“今天”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诞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的成绩与经验,为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指明方向,也为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凝心聚力。

10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聚焦贸易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大胆试验、勇敢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

中国的自贸区矩阵也经历了多次扩容,逐步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在此过程中,国家累计部署了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9月29日,这个日子就像一个特殊的“切片”,它们是历史的注脚,是时代前行的足迹。

时间:2013年9月29日

地点:基隆路6号

基隆路6号外高桥大厦,外高桥保税区建起的第一栋大楼。尽管外立面略有些陈旧,但这天以后,那楼便焕发新生,成了“流金之地”。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也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拉开新的序幕。一夜之间,多家金融机构涌入外高桥大厦抢滩布局。设在斜对面基隆路9号的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更是整日车水马龙。

“企业前脚办完营业执照,后脚就到银行来。”这是当年真实的景象。外资充分运用自贸政策在外高桥集聚发展,到2022年底,外高桥已有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近1万家,占上海市外资企业数的八分之一。外高桥则立足自贸试验区定位,大力度开展制度创新,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金融服务业开放等各个领域实现突破。

国际贸易中典型的,也是最难监管的贸易方式——离岸贸易,就是在外高桥实现率先突破的。通过推出全国首个综合运用境内外数据以辅助银行开展贸易真实性审核的平台“离岸通”,上海自贸试验区破解了离岸贸易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带来的真实性审核难题,帮助许多跨国公司扩展了离岸业务新模式。

时间:2015年9月29日

地点:富特西一路477号

2015年,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以外商独资身份成功申请到工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

彼时,医院上下忙着做装修准备。医院位置虽然偏了一些,在富特西一路477号,但医院管理层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却十分有信心。“2000年初集团旗下的日本医院每年就接收400至500对中国夫妇,进行辅助生育方面的治疗。为什么不能让这些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永远幸的治疗呢?”

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后,发布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之后,又进一步扩大开放,取消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最低投资总额和经营年限限制。一系列制度创新,吸引了日本永远幸医疗集团的关注。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营业8年,甚至没有专门打过广告,却实现接诊患者15万人次。院长徐杰觉得,这是超预期的发展。

伴随负面清单的越缩越短,上海自贸试验区向外资开放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券商、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一批全国首创项目先后落地。

时间:2019年9月29日

地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当天,整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在为首辆整车的试生产做关键准备。说实话,在场的工作人员心里还是捏一把汗的,毕竟9个月前,工厂才开工,时间紧、任务重。

然而仅仅3个月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这里来了段即兴热舞,宣布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对外交付国产Model 3车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奇迹,让马斯克逃离了“产能地狱”。“特斯拉速度”也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名片”,为境内外广大市场主体津津乐道、心向往之。

其实,“特斯拉速度”并非特斯拉独家专享的“特权”。几年来,临港新片区通过建立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集中行使市区两级1215项行政事权、施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极大提升了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特斯拉速度”成了常态化的“临港速度”“上海速度”。

由此,临港新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揭牌四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2%,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7.8%,全社会固投年均增长39.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4%,税收年均增长16.2%。

时间:2020年9月29日

地点:小洋山岛

两天,国内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单刚刚完成,丹麦得斯威国际货运公司在海关全程监管下,将采购自德国汉堡的汽车零部件等货物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的国际中转集拼仓库进行拆箱,与其他货物重新拼箱后运往上海外高桥港区,重新出口至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仓库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海关的工作人员与得斯威海运及铁路总监詹姆斯沟通试单流程中的各项细节。詹姆斯信心满满,他觉得在洋山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和其他航运、贸易创新业务,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就在不久前,洋山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验收,揭牌成为我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实施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和制度。

过去几年里,洋山特殊综保区系统性地重塑了海关监管作业全流程,能级持续提升,改革成果接连落地:完成国内首单船对船保税LNG加注业务,相关法律法规此前基本空白,洋山为国家提供了有效样板;完成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为我国航运业率先进行压力测试,截至今年9月,箱量累计达到3.1万标准箱;推进“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工作,累计注册登记47艘……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希望能给企业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再特殊、再紧急的业务,都不会遇到不应有的阻力。”这折射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种改革理念:把天然权利交还给市场主体。

时间:2021年9月29日

地点: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

这一天,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作为首批浦东新区法规正式出炉的第一天,一大早,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就门庭若市。不少企业前来咨询办理“升级版”行业综合许可证,也有些企业申请注销、退出市场。

一家连锁健身房的负责人正在窗口咨询申请条件。原先,健身房营业需要消防、公共卫生、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等不同的证,每张证的有效期也不同,在各自到期的年份,都要分别办理复核。一旦遗漏未在到期前办理,还要重新办证,非常麻烦。改革后,只需一个周期去一个窗口,交一次材料,复核一次即可。

则橙企业管理的项目主管也专程一早赶来。这家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因集团内部业务调整,计划注销公司。他说,法规落地后,走简易注销流程,将大大减少企业退出市场的时间成本,有利于加快集团业务调整。

法治建设能固化制度创新成果、稳定市场主体预期。近年来,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需求以及重点产业领域的特殊需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一业一证”“知识产权保护”等18部浦东新区法规,浦东新区出台“商事调解制度”等17部管理措施,不断推动支撑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

时间:2023年9月29日

地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今天是2023年9月29日,全国人民正在欢度中秋节,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许多企业、工厂也已放假。可改革巨轮的航程没有停下,前几日,上海正式印发持续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的31条措施,明确除了加快落实相关部委要求的试点措施外,将进一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自我加压。

连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动作颇多:针对大宗商品贸易推出新政策、新方案;积极推动“离岸通”平台接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信息化服务平台;引进的第五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正式开业;为CCC免办便捷通道试点扩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透露,下一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还将全面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重点领域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在全产业链融合升级、应用测试场景开放等方面加强集成创新,推动再制造等新业态取得新突破;着力提升集聚辐射能级,增强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服务能力。

10年经验弥足珍贵,未来前景催人奋进。下一个10年,或许人们还会像今天这样,向这片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热土投去炙热的目光,并期待它报以累累硕果。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必定不负众望。

文字:杜晨薇 胡幸阳

编辑:朱胜霞

资料:解放日报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d355d56e3c806f0cf8631a3e5c6d6ea.html